他,是一名基层农业科技人员,却天天从事着像医生、教师和经纪人那样工作,开病虫防治处方,培训农民,服务农业产业化,始终战斗在农业科技推广第一线,任劳任怨,无私奉献。在武穴市大金镇示范户的家中,在试验示范的田间地头里,在培训班的课堂上,都有他忙碌的身影。
他就是武穴市大金镇农技推广服务中心主任——宋红志。为了科技推广,为了农民增收致富,为了农业产业化发展,他不辞辛苦地日夜奔波着、操劳着,甘当农民种田的贴心人,争做产业发展的科技尖兵,让这个只有3万多亩面积的大金镇农业,成为全省乃至全国高产示范典型。
保持农民的本色
1974年,宋红志出生于余川镇一个农民家庭,从小体验着农民劳作的辛苦,立志要为农业发展、农民致富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1993年,他如愿以偿地考取了黄冈农校;1995年毕业后,他要求到家乡农技站工作。先后在余川、大金、石佛寺等基层农技推广单位工作过,扎根基层一干就是18个春秋,把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和年华都献给了农业。由于长期工作在田间地头,皮肤晒得黝黑的,双手粗糙,长满了茧子,看不出一点知识分子的样子,倒像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
18年来,他心里始终装着农民,把所学技术和经验毫无保留地教给农民,始终与农民打成一片,做农民知心朋友,而对自己外形变化毫不关心。
刚参加工作的1995—1996年,余川镇油菜种植面积大。然而开年后雨水较多,渍害较重。学农的他懂得春水是油菜的病,油菜菌核病将会大发生、大流行。他学以致用,提出了统防统治的技术措施,得到了站长和镇领导的重视,迅速组成立了专业化机防队。他勤下乡、到田间地头,一边指导农民加强春管,一边背着机动喷雾器,指导和帮助农民喷药防病,病害降下来了,损失减少了,而自己瘦下来了。省农业厅检查组给予了很高评价,灾年能把油菜菌核病拿下来,组建机防队的经验值得全省推广。
为了将技术真正送到农民手中,他积极当好科技入户指导员,对待示范户像自家的亲戚一样。2005年元月13日一场大雪后,持续低温雨雪天气给油菜生产带来了严重影响。为指导示范户抗灾生产,14日一大早他就来到负责的鸡公岭村示范户孙保银家,指导他加强油菜田清沟排渍,补施苔肥和薰烟增温等抗灾管理措施,并将油菜抗灾生产技术意见等技术资料带给他。示范户孙保银看到他这么专注、执着,真不知道怎么感谢才好。执意留他吃午饭。 “不,我还到孙后胜田看一看,因为他油菜种得多”。话别后,他又奔走在茫茫的白雪中,一户户的“雪中送炭”。
2009年4月10日 晚一场薄霜,低温导致宋天佑村刚直播的300多亩早稻受冻。为指导示范户抗灾生产,11日一大早他就来到该村,边察看灾情,边研究对策。已播的田灌水保温,未播的迅速进行旱育秧,并且由村组织集中育好10亩旱育秧,作预备调剂秧。一系列的抗灾措施指导到位后,早稻生产保住了,没有一块田翻耕再种。
为了使技术推广更贴近农民的需要,他在大金镇开办了“庄稼医院”、“科技栏”、“技术咨询服务台”和“标本服务台”,开通了“服务热线”,创办了“科技小报”、“科技赶集日”等多种形式服务活动,较好地满足了农民对技术的需求。
试验示范的标杆
由于农技站主要业务是搞推广,过去做试验很少。然而,近年来农业新技术层出不穷,农业种植方式不断变化,更需要农技部门研究掌握新技术。试验示范是新技术推广前沿阵地,有着一套严格的程序。为此,宋红志一边向专家请教,一边向书本学习,先后参加了华中农业大学农学大专班和植物科学与技术专升本学习(分别获得了大专和本科学历),全面提升了知识结构,为做好试验示范打下了坚实基础。2006年,晋升为农艺师。
中油所专家张学昆有一个油菜湿害胁迫试验,头两年就近安排在自已试验田里未成功。2009年,他带着试试看心态,把这个试验交给宋红志负责。然而,出乎 张 老师意外,宋红志安排落实40个品种、160个小区的试验获得了成功。当宋红志把一套完整试验数据材料交给张学昆时,他感动了,对宋红志敬业精神大加赞扬,充分相信大金农技服务中心试验水平,因而把大量试验放在大金。
一花开好引百蝶。近年来,他带领农技中心一班人,承担了华农大、中油所、省农科院、浙江大学、省种子管理局等试验课题60多个,其中省种子管理局品种区试15项,中油所油菜品种试验及高产示范12项,省农科院、省种子集团公司试验示范项目8项,提供的数据达万余个;安排超级稻新品种、粮油高产创建、水稻氮肥运筹、棉花钾肥适宜用量研究、早稻集中育秧等试验示范46个,面积达10万亩。并为华农大办好校外试验基地100亩,组建了鄂东南区域试验站,使大金农技服务中心成为名符其实的试验场所,把大金镇周干畈建成全省及至全国一流的示范样板。原省农业厅副厅长、品审组组长王银元对大金农技中心贡献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区试做得不错,新品种示范也做得很好,凡是我省要推广的早晚稻新品种示范,都要放到大金种一种,这里说行就行”。
为了让试验示范更具有针对性,他主动试验油稻稻“三免三抛”(早晚稻抛秧、油菜摆苗)技术,高标准建设大金周干高产示范畈。从2008年开始,连续三年不间断试验,三季作物每年安排小区达72个,从中摸索出了水田三熟制轻简化高效栽培模式,并在大金镇示范推广,累计面积达1.3万亩。2010年,亲自指导周干村农户周友明示范油稻稻3亩,经省农业厅组织专家验收,早晚两季平均亩产1067.7公斤;2011年,安排在周干畈冯华贵2.4亩超高产示范,经农业部专家组验收,早晚连作同田亩产1359.5公斤,刷新了湖北省双季稻单产纪录。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看到大金畈高产创建示范基地规划布局一致、功能分区整齐、示范效果突出、农民增产增收,给予了高度赞誉。
正因为做了大量的试验示范,使得宋红志业务水平得到了大提高,华农大把大批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交给他管理,每年指导学生达20多人,他个人能力水平也具备了高级农艺师的资格。他整理的试验材料有5大本,在农业专业刊物发表论文有6篇,编写的农业科技书籍有3册,参与的“农作物病虫害机防体系建设及技术应用项目”荣获武穴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服务团队的核心
由于宋红志工作出色,2009年组织上调任他到大金镇农技推广服务中心负责。虽说在大金站工作过,但他仍然感到工作责任大,担子重。大金是武穴农业一块牌子,光靠自己个人是不行,必须打造一支技术过硬,作风优良,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技服务团队。为此,他带领农技服务中心一班人内练苦功,外树形象,全方位服务大金镇现代农业发展和武穴市粮食大县、油菜大市建设。
他积极创新培训方式,坚持室内培训与田间课堂相结合,咨询服务与下乡指导相结合,发放农技资料与信息化服务相结合,采取课堂讲解与现场操作等多种方式,把技术培训搞实、搞活。2010年,开办全省第一所农民田间学校,先后培养新型农民308人。同时每年还举办各类培训班49场次,培训村组干部、科技示范户、农户达4000多人,发放《大金科技》24期1.2万多份,有效地提高了农民对技术的掌握率和应用率。在他引导下,该镇22个村每村培育5—10个科技示范户,培养5—10名种田能手,辐射带动了2400个农户学科技、用科技,做到村有示范户,组有重点户,户有技术明白人。
他狠抓品种定向,坚持统一供种,落实物化补贴。仅2012年,他负责供应优良品种3.6万余斤,配方肥料15.2吨,补贴资金超过18万余元。农民得到了实惠,农业重大项目和技术措施得到实施。先后实施了农业部万亩油稻稻高产创建示范片,双季稻整镇推进整建制,粮食科技丰产工程等重大项目6项,推广双季稻旱育抛秧、三免三抛轻简栽培、测土配方肥精准施用等技术15项,承办了油菜新品种阳光2009现场观摩会,黄冈市现代农业推广进会,全省秋播油菜育苗现场会等大型会议现场8次,与会领导、专家、学者1200余人次,农技服务工作得到了上级领导和专家的充分肯定。2012年,时任副省长赵斌来武穴参加全省秋播现场会时,兴致勃勃地察看了大金镇双低油菜育苗和晚稻高产示范,作为典型向全省推介。
他联姻武穴市粮食储运公司和武穴市福康油脂公司,对基地的优质稻和双低油菜实行订单种植,分别按高于市场价格0.12元和0.22元收购。在他的带领下,农技中心负责基地的种子供应,技术指导,物化服务,使订单生产得到了健康发展。2009年,与周干、刘元等4个村474户农户签订种植合同,种植3200亩;到2013年,与12个村3126户农户签订种植合同,种植面积1.8万亩,直接给农民增加收入700多万元。农民增加了收入,企业打出了品牌。
他运用订单生产模式,主动与省种子公司、中油所等科研单位合作,无偿提供技术指导和技术资料,优惠供应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使该镇油菜繁种基地扩大到6个村3000亩,水稻制种基地扩大到5个村2000亩,为企业提供了双低油菜、优质水稻种子达300多万公斤,直接增加农民收入500多万元。同时,企业也得到了发展,经手试种的中油杂2号使省种子集团公司发展驶入了快车道,两优287品种现在还红遍中南六省。为了保证良种繁育长期发展,农民稳定增收,在他的组织下,2012年成立了武穴市金兴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入社农户1472户,为农村经济发展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子。
心血尽洒,换得彩霞满天。在带动农民致富的同时,大金镇农技中心各项工作得到了全面发展。在全市农技推广综合考核中,3次荣获第一名;在每年“以钱养事”公益性服务考核中,优秀率均为100%,连年被评为大金镇最佳服务单位、市农业局先进单位、以钱养事先进单位和武穴市优秀基层服务单位。他个人也荣获10多项荣誉奖励,其中2009年被武穴市市委、市政府授予农业农村工作先进工作者,2012年被湖北省种子管理局授予水稻品种区域试验工作先进工作者,2013年被共青团武穴市委评为武穴市“十大优秀青年”荣誉称号,先后接待了省内外农业领导官员、专家学者参观考察达100多次、5000多人,其中非洲国家农业官员、东南亚10国农业官员、日本农业专家、孟加拉国农业部长、国际水稻所农业专家等外国专家也来大金考察农业,扩大了武穴农业的影响。
一路奋进一路歌。他坦然面对诸多荣誉,但在他的心中,农民的赞誉才是最大的荣誉!为三农服务永不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