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吕亮晓,许多农民就会想到那个光头顶,个不高,说话幽默,能讲果树课的人;农业系统的人都知道他是个爱下乡,常常带病坚持讲课、上班的工作狂。牟平、蓬莱、福山等周边县市的果农大户及同行也都知道,龙口有个吕亮晓,果农需要都爱找。山东省肥料研究开发中心也高度评价了他在全省宣传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工作中的贡献。
吕亮晓,2005年担任龙口市农技中心副主任,多年来,他始终以共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实际行动实践科学发展观。他说“我们都是农业科技人员,受党培养多年,学习了好多专业知识,不讲出来,用于指导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还有什么用?死了带到棺材板子里更没有用。我们要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要用效果说话,证明我们推广的农业生产技术是正确的,先进的,让农民使用我们的技术得到实惠,见到效果,增加效益。所以,不管哪个农民需要我们帮助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我们都应该热心、尽力地讲解指导”。
作为一名农业科技人员,他爱岗敬业,埋头苦干,脚踏实地搞试验,并主张试验示范推广同步走,引导农民自己搞好试验对比,缩短研究与推广的时间,促进科技成果快速转化为生产力。近年来,他先后完成了各类试验研究100多项。其中获烟台市科技进步奖3项,龙口市科技进步奖10余项。
他主持完成的“龙红蜜苹果新品种选育”获烟台市科技进步2等奖。“龙红蜜”是从“烟红蜜”苹果芽变中选育出的甜味、全红型苹果新品种,具有全红、硬度大、糖度高、果皮蜡亮、光洁细腻、晚熟耐贮藏耐运输及货架期长等特点,深受东南亚和中东国家消费者欢迎,特别是该品种自然着色度高,果实无需套袋,即可全红,且上下内外着色一致,同其它品种相比,亩可节省套袋2.5-3万个,与“烟红蜜”比较亩均增收节支3000元左右,符合节本增效农业发展要求,发展潜力巨大,于2008年通过了山东省科技厅组织的成果鉴定,专家一致认为,“龙红蜜”’是取代‘烟红蜜’、出口竞争力极强的优良晚熟品种。该品种选育成功对提高当地果农收益,增强中国苹果在国际市场竞争力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他主持的“富有柿子预防落果综合技术研究与开发”获烟台市科技进步2等奖。该技术的研究,筛选出了果实发育期主干多次环剥提高座果率技术,解决了日本富有柿二次多次生理落果问题;探讨出了无核果生产技术,满足了持续丰产稳产和无核果生产技术项目研究目标,果实全部实现了无核化。并形成了优质丰产栽培管理技术规程。同时,完成了富有柿子水肥一体化管理技术研究开发,达到了水肥科学合理利用,节本增效、保护生态,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并拟定了无公害标准化生产降低农药残留技术标准,使试验园发展潜力更大,为万亩基地开发乃至全国富有柿子发展提供了成熟的经验和技术支撑。 主持的“大樱桃柳叶病毒病防治技术研究”获龙口市科技进步2等奖。探讨出了用万物春加物之春灌根,春季喷雾,花期人工授粉相配合的综合防治技术。通过“热力烟雾机使用技术研究”,明确了烟雾机是一种新型的施药机械,具有省工、省力、省药、高效益等优点。提出了6大技术要点: 1、严格掌握打药时间,2、合理确定用药数量,3、正确选择农药品种,4、注意打药技巧,5、关于苹果褐斑病的防治问题,6、关于叶面肥的使用问题。通过“大姜高产优质栽培技术”,明确六科多元矿物肥在大姜生产中的作用,虽然试验区比常规栽培大姜晚播一个月,但大姜长势健壮,亩产量高达1.33万斤。 其它 “苹果花脸病毒病防治技术研究”、“长把梨优质生产技术”研究对当前农业生产均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作为一名农业科技人员,他不分白天和黑夜,不分上班和节假日,立足本职,以认真的态度、饱满的热情和高度责任感,通过各种形式,积极推广农业新技术,新成果。在繁忙讲课中体现着人生的价值。
近年来,他每年举办配方施肥、果业生产技术等各类技术培训班60多场次。只要有镇街区邀请他就讲,肥料企业、社会团体邀请就去讲,农民邀请也去讲。每到一个地方讲课,吕亮晓为广大农民传道授业解惑,有时还要手把手的教。所以,农民对他的评价是吕老师讲的有道理,不是像一些卖肥卖药的人瞎忽悠。他宣传推广的测土配方肥技术及六科和神六多元矿物肥深得农民信赖。因为它经得起近两三年的生产实践检验。由于长期忙碌,吕亮晓患有严重的糖尿病,血糖指数高达15,身体免疫力降低,去年初春,他患上了带状疱疹,俗称“蛇盘疮”,疼痛无比。这时下丁家镇邀请他去举办大樱桃培训班,单位领导反复劝他不要去,可以安排别人替他,他说:“人家单位已经安排好了,农民都在等着,我能不去吗?”就这样,他冒着病情复发加重的危险去讲课。以前,下乡也好,讲课也好,我们从来没发现吕亮晓坐下过,但今年在下乡指导农民生产时,他的体力明显看出不及往年,特别是在指导中村街道孙永海时,身体看出虚脱的很,但他仍不愿休息,坚持农民有求必讲。
针对当前全市果农施肥存在的问题,他提出了四要四不要施肥技术:即施肥时间要及时,不要随心所欲,想什么时候用就什么时候用;施肥比例要科学合理,不要“偏食”,忽视中微量元素和有机肥料的使用;施肥方法要得当,不要过浅施肥和放射沟施肥;要以产量定施肥量,不要产量高低都一样。总之,要让果实吃饱,吃好、吃的及时,还要略有剩余。
针对当前苹果树密冠低、光照条件差、通风不良,田间小气候恶化,果品质量差,优质果率低的现实情况,他提出了密植果园要实行间伐或逐步疏去第一层大枝,改善园内风光条件,实现高干定位,珠帘式结果,提高品质和效益。多年来的实践证明,谁早改造了谁早受益。像兰高镇前水潭村的村委会计,早早改造了自己的果园,这两年产量没降低,效益翻了番。
作为一名农业科技人员,他甘愿吃苦,急农民所急,帮农民所需,从农民丰收的喜悦中他体现着人生的追求。
他常说:农民听了我们的课并照着办,挣钱了,致富了,我们的工作也就好做了。多年来,他始终坚持现场指导制和用户回访制。一是正确指导农民科学合理的使用新技术,新产品;二是对使用的客户至少回访一次,有时要回访3—4次。从中调查使用效果,总结经验,便于推广,用他自己的话说:“只有回访,才能掌握实际情况,出去说话才有底气”。
像北马镇前诸留村的周殿罗同志,通过吕主任的指导,科学合理地施肥,克服了平地果园苹果表光不好,品质差等因素。2010—2011连续两年生产出高档苹果,以致苹果在树上还没有脱袋,被蓬莱的苹果贩子,采用自己脱袋、自己采摘、自己包装、自己运输的形式预先抢购。惊得周殿罗同志用手搂着自己的后头感叹“这是我自己的苹果吗?”。
面对中村街道孟凡玉同志以60元一斤出售的大樱桃,高产量,高质量,高价位、高效益,吕亮晓按捺不住自己的喜悦说:“好!你按照科学的管理方法去做,明年的产量还会提高30—40%”。
还有中村街道的孙永海同志,现在后悔自己不听话,刚愎自用,把吕主任的良言当成耳旁风,只搞了很少一部分试验。结果试验区的葡萄,产量高,还提前20天上市,每斤比现在刚上市的高10—12元,平均每亩地要多收入1万元。而非试验区的葡萄迟迟不上色,还天天烂粒,价钱只有4—5元钱,且有降价的趋势。孙永海两口子是越看越上火,后悔啊!泾渭分明的对比毫无疑义地证明:要想致富,跟着感觉走是不成的,必须依靠科学管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