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农业  政策法规  展会报道  园林新闻  景观动态  企业渠道  标准规范  人物访谈  教育动态  工程动态 

十八大代表风采录:王云 水产事业是最爱

   日期:2014-07-06     来源:福建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作者:游宇    浏览:18    评论:0    
核心提示:一项特殊工作——耕海牧渔,三十多年如一日,她,视之为自己的终身事业;一次偶然机会,她,担负起了一个充满未知的项目,而这个项目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水产养殖模式;一次充满风险的尝试,她,带动了千千万万的养殖业者发家致富。她,就是福建省平潭县水产技术
    一项特殊工作——耕海牧渔,三十多年如一日,她,视之为自己的终身事业;
    一次偶然机会,她,担负起了一个充满未知的项目,而这个项目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水产养殖模式;
    一次充满风险的尝试,她,带动了千千万万的养殖业者发家致富。
    她,就是福建省平潭县水产技术推广站站长——王云。
    1986年,一位做石斑鱼出口生意的渔民,因为航运的问题,不得不把捕来的野生石斑鱼暂养在海上,几天后,启运时,渔民发现,鱼不但没有死亡、减重,反而生存状况更好。这个信息被反映到了水技部门,立刻引起了专家们的重视。当时,中国近海的捕捞业正面临资源枯竭的隐忧,如果能够及时转型养殖,意义自然非同凡响。很快,29岁的王云就被委以重任,承担起了这个试验课题。
逐海捕鱼是渔民千年传承的事业,而耕海牧渔却是前所未有的创举。在一无资料、二无经验、三无把握的情况下,王云迎难上路了。
    一年后,一套完整的海水网箱养鱼技术流程被摸索出来,原先只能养养海带紫菜的海域现在可以大规模养鱼了,很快,这项技术就由起初的一两个试验网箱变成2000多个养殖网箱,由一个海区推广到五个海区。1990年,13位养殖户还组成了联合体,得到了世界银行的贷款,养殖出的真鲷出口日本,换到了实实在在的收入。
    有了收益,渔民们更加大胆投入,自己的海域养不下,就走出平潭岛,远赴三都澳、广东、海南、山东等地区开网箱,养海鱼,把网箱养鱼的技术逐步推向了全省、全国。而此时的王云,又把目标定在了经济价值更高的长竹蛏项目上。
    超出合同指标十倍的成绩完成任务,不仅给王云的团队带来了荣誉,而且给养殖户带来了难以想象的经济收入。
    上世纪90年代,国内的鲍鱼养殖呈现出良好的势头,作为全省海水品质最好、盐分最稳定的海域,平潭拥有鲍鱼养殖的最佳条件,但种种原因,养殖户们一直都不敢尝试。好项目推广不开,县政府着了急,发文鼓励科技人员带头养殖。对于王云和手下的科技人员来说,虽然一直做的就是与养殖相关的工作,但从科学研究转到一线生产,还是要跨越一个很大的心理难关。
    赠送苗种、共同投资、合作养殖,一个项目下来,王云整整跟踪了三年,台风、高温、病害、赤潮,一项项难题,一关关攻克。尤其在每年对鲍鱼养殖威胁最大的赤潮的高发季节,她都会将应对措施预先告知养殖户,一方面实时监控海域海情,一方面发动广大渔民配合监测,做到提前防范、及时发布,大大降低了鲍鱼的因灾死亡率。几年下来,王云的诚心和实干打动了养殖户们,在鲍鱼收获的季节,渔民们心服口服。
鲍鱼项目上了轨道,在这三年的朝夕相处,养殖户们也逐渐改变了对王云的称呼。
    今年10月,王云就要晋京参加党的“十八大”。在动身之前,她说,还有很多事要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组织鲍鱼混养珍珠贝的项目推广,只要成功,就又是一次养殖的大飞跃,会给养殖户们带来更好的收益,更好的生活。

 
标签: 三农人物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14033551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