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种田的确有头脑。”
“同样是一亩地,可他却比我们要多收一百多块钱。”
秋收时节,我们慕名来到了沙洋县纪山镇金牛村科技示范户康德雷的家。附近的村民指着钉在康德雷家大门上,“全国农业科技示范工程示范户”、“全国农业科技推广示范县示范户”的铜牌,议论起了康德雷“花样”种田的道道……
今年39岁、初中文化程度的康德雷,和妻子李昌玲都属河南丹江水库移民。夫妻俩种有责任田30亩,是金牛村的种田大户。
“昌玲,我们种田若老是‘照葫芦画瓢’,是没有什么长进的,我们必须换着‘花样’种。”
2004年春节后的一天晚上,看完中央电视台七频道《金土地》节目的康德雷,向妻子李昌玲托出了如何依靠科学技术提高种田经济效益的全盘计划。李昌玲皱着眉头想了想,同意了他第一个“花样”种田计划:改良种植品种。
于是,康德雷在全村第一个从县种子公司购买回30多公斤“中香优一号”优质稻种,种植了10亩优质稻,并与常规稻“一样施肥、一样用药、一种植保”,他还特意买了一部收音机和两个笔记本,收听优质稻植保技术,记载优质稻生理特点与常规稻生理特点的对比数据,为村里推广优质稻种植积累经验。当年,康德雷种植的优质稻亩平单产612.5公斤,比同等面积的常规稻亩平增产40.5公斤,加上优质优价,亩平增加经济收入106元。
种植效益对比,使村里农民们看到了提高水稻种植效益的潜力,全村优质稻种植面积由康德雷起初的10亩,扩大到2100多亩。
“花样”种田的第一碗“甜汤”,坚定了康德雷“推广实用技术,减轻劳动强度,降低生产成本”的信心,逐步示范和推广多种经营、轻简化栽培、科学植保等一揽子“花样”种田模式。
西瓜,是金牛村农民多种经营的一个传统种植。康德雷通过市场调查后,率先引进、示范种植西瓜新品种“京抗二号”,并与村干部协商,举办了10 期技术培训班。由于村里农民们看到他种植的西瓜产量高、品质优、不愁销,亩平经济收入达2100多元,纷纷效仿,全村每年种植“京抗二号”西瓜500多亩,增加多种经济收入110多万元。
康德雷家有一个一分为三的小庭院:小养猪场、小菜园、小果园。邻里们称这个小庭院是“康德雷种田的 ‘攒本庭院”。
“30亩地的种子、肥料、农药开支,一年得要1万多种田所需要的这些‘本钱’,我就是靠这个小庭院来积攒哩。”康德雷笑呵呵的解‘谜’。
养猪,是他积攒种田本钱的一个主要“攒本”途径。他按照“养猪—沼气—种植”循环模式,将猪舍、沼气池、储渣池合理布局,各类管道各行其道。饲料配备、疾病防治,是提高生猪养殖效益的关键。夫妻俩利用农闲时间分工学艺:妻子到镇里一家养猪场取经,学习科学投食、保洁的“窍门”;他则到镇兽医站拜一名兽医人员为师,跟班学习三个月,掌握了生物饲料发酵、生猪疫病防治等技术。小养猪场年循环养猪2-3批次,出栏肥猪43头,获纯收入1.2万元。
“虽说这只有两分地,但每茬蔬菜可卖2000块钱。”李昌玲指着绿茵茵的小菜园,自豪地介绍说。“除自给外,我们必须保证每年净赚6000元。”为了实现这个硬性“攒本”任务,康德雷采取“你无我有、你有我优”,“高、中、低轮作换茬,月月不断茬”的立体种植模式,生物防治的环保种植技术,种植的蔬菜无污染、无公害;销售上,实行“错峰”销售、现采现卖,使蔬菜销售价格高于市场同类蔬菜价格。
康德雷大胆运用、创新科学施用技术,种田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年均获得纯收入5.38万元,成了远近闻名的科学种田能手,被评为纪山镇最佳科技致富带头人。他的责任田野成了全县农业科技推广示范基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