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农业  政策法规  展会报道  园林新闻  景观动态  企业渠道  标准规范  人物访谈  教育动态  工程动态 

吉林省双辽市:夸夸体系建设的好书记

   日期:2014-07-06     来源:吉林省双辽市农业局    作者:谢联    浏览:101    评论:0    
核心提示: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村民富不富,关键在支部。“一个村支部书记在我国的官员队伍里不算官,我就想带动农民富起来”,这就是永加乡洪源村李明月书记常说的一句话。李书记貌似平平,言语不多,但干起工作来,却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着实让百姓佩服和尊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村民富不富,关键在支部。“一个村支部书记在我国的官员队伍里不算官,我就想带动农民富起来”,这就是永加乡洪源村李明月书记常说的一句话。李书记貌似平平,言语不多,但干起工作来,却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着实让百姓佩服和尊敬。  

    永加乡洪源村耕地面积500多公顷,人口954 人,是双辽市数一数二的贫水区,偌大的洪源村没有一眼机井,农民完全是靠天吃饭。李书记开玩笑的说,“老天爷不下雨,你们不知道我心里那个急那个疼啊”!  

    李书记一直强调,老百姓的事儿就是村里的事儿,村里的事儿也是老百姓的事儿。他多次组织党员干部深入群众,倾听百姓心声,每一次都会将群众反映的意见记录在册,并及时研究解决。他针对当地农民靠天吃饭、农业收入无法保证的情况,在乡政府的帮助协调下,积极联系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终于争取到了玉米膜下滴灌项目。虽然只有20 公顷,但他已经很知足。他说“这可是一个宝贝项目,先让农民开开眼界,提高农民对该项目的认识,来年我再争取更大的面积”。   

    在滴灌项目实施过程中,李书记始终身先士卒,苦事累活抢着干,带领党员干部冲在最前面,在示范田的每一个角落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凝结着他的滴滴汗水。由于洪源村是贫水区,一眼井的出水量无法保证滴灌的运行,眼看这个项目无法实施,李书记急得满嘴大泡,经过多方奔走协调,终于争取到两眼井的资金。201011月,项目正式建设实施了,他组织科技示范户农民到田间地头,将每一个工作环节做细做实,保证了滴灌项目的顺利实施和正常使用。在地埋管道安装连接时,他第一个跳下一米八的深沟,将每个安装细节他都牢牢的记在心里,并亲自和技术人员一起操作;在春季整地施肥时,有的农民不会打垄施肥,他就第一个开着自己的四轮车召集农民到自己家地里做试验,并用自家的四轮车给农户起垄施肥;在播种的时候,有的农民怕农业中心配备的播种机不好使,他就第一个带头先种自己的地块;在安装地上滴灌管的时候,有的农民不会,他就向农业中心的技术人员学,然后再手把手的教给农民。在滴灌试水成功的那一刻,当满地的上水管全部出水的时候,他把全村的农民都喊了来观看,而自己却默默的站在出水管旁边,眼里浸满了激动的泪花。为了保证滴灌设备的正常使用,在每一次浇水施肥时,李书记都亲自开启电脑操作,并用笔记本将水表数、电表数、浇灌时间等详细记录下来,仔细观察滴灌系统的运行状态,一有时间就到泵房和田间去观察,真的像宝贝一样管护着这套滴管设备。  

    2011年,通过李书记和农业中心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滴灌项目发挥了显著作用,示范田获得有史以来洪源村最高的玉米产量,达到23000/公顷,广大农民看到后高兴地说,我们昔日的贫水区也能浇地丰收了,这得感谢我们的好书记李明月啊!  

    看到滴灌所带来的产量和效益,李书记又开始动起了脑筋,明年一定要争取更大滴灌面积,无论是地埋滴灌,还是简易地表滴灌,都要争取,一定要彻底改变洪源村靠天吃饭、无雨无丰收的历史。

 
标签: 三农人物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14033551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