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农业  政策法规  展会报道  园林新闻  景观动态  企业渠道  标准规范  人物访谈  教育动态  工程动态 

河南省嵩县:荣誉面前不停步  种药路上著华章

   日期:2014-07-06     来源:王站立 朱杏桃    作者:王站立   朱杏桃    浏览:73    评论:0    
核心提示:洪学斌,男,1966年10月生,农艺师,中共党员,政协委员, 1987年7月毕业于洛阳卫生职专,从事医务工作。1996年成立嵩县万亩中药材开发中心;1998年被评为嵩县首届十大杰出青年;2002年被评为全国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2005年被评为洛阳市优秀农村经纪人。2006年

洪学斌,,196610月生,农艺师,中共党员,政协委员, 19877月毕业于洛阳卫生职专,从事医务工作。1996年成立嵩县万亩中药材开发中心;1998年被评为嵩县首届十大杰出青年;2002年被评为全国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2005年被评为洛阳市优秀农村经纪人。2006年成立嵩县中药材种植协会,大力发展中药材,同年被省科技厅评为河南省农村青年星火带头人;2007年被授予河南省百名农民科技致富带头人称号。2011年被推选为洛阳十大三农新闻人物。曾多次被评为我县先进科技工作者、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政协委员。  

1996年,洪学斌同志组织成立嵩县万亩中药材开发中心,从事中药材开发种植,当时他租地五十余亩,自己研讨种植技术,同时多次到毫州、安国等地学习种植技术,克服各种困难,不断创新,实地考察研究,在自己对中药材种植技术不断完善后,便着手引导我县农民调整种植结构,种植中药材,增加农民收入。    

为使中药材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兴产业,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农业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由嵩县科技局、嵩县民政局联合组织,以种植基地为基础,以种植户及经济人为主体,组建成立了“嵩县中药材种植协会”,洪学斌同志担任会长。通过不懈努力,协会组织不断发展壮大,现已设立了“中药材开发办公室”、“中药材信息中心”、“协调购销办公室”等机构,拥有固定办公场所,藏储用房680平方米,协会共吸纳会员200多名,其中有专业技术人员23名、高级农艺师6名、农艺师26名、土专家8名。在洪学斌同志的带领下,嵩县中药材种植技术协会利用自身的技术、市场、信息等优势,积极为农民提供技术服务。目前协会已累计发展中药材6万多亩,标准化示范基地13个,带动全县发展中药材种植20多万亩,其中,柴胡6万亩、山茱萸12万亩、血参、桔梗、板蓝根、杜仲等其它中药材2万多亩,年产值2.8亿多元,加快了中药产业化进程,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感恩社会,洪学斌同志每年拿出5万元种籽免费让群众种植,另拿出1万余元帮助贫困学生上学,遇到自然灾害第一时间通过慈善结构向灾区捐款。为此,洪学斌同志和协会多次受到当地有关部门和县委县政府的表彰。    

一、努力营造科普工作氛围,提高群众科学意识    

嵩县中药材种植协会每年认真组织开展“科技活动月”、“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科技下乡”、“科技直通车”、 “科技进村入户”等形式的科普活动,积极推广科普知识,增强群众科普文化品位。同时,中药材协会充分利用板报宣传、科普知识展板、科教图片展览等活动的形式,积极宣传科普知识,达到“凝聚人、教育人、鼓舞人”的宣传效应,促进群众科普知识和科普意识的整体提高。嵩县中药材种植协会积极组织科技特派员、科普志愿者队伍,开设“农科专家大院”、 “流动科技馆”、 “农民科普书屋”等活动形式,为农民提供方便、快捷、有效的科普服务。近几年来,嵩县中药材种植协会共组织开展科技活动周8次、科技活动月3次、全国科普活动日19次,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群众的科技素质。    

二、强化科普培训工作    

洪学斌同志和协会成员采取科技培训、科普讲座、跟踪服务、电话咨询、实地讲解等活动形式,每年进行以中药材种植、育苗、管理为主要内容的科普宣传活动。 2006年以来共举办中药材种值技术培训班130多期,受训人数 15000余人次;发放中药材种植技术宣传单 1.5万份;接受农民电话、现场咨询上千次,特别是每年的中药材种植关键季节,洪学斌和中药材协会的30多名科技人员终日奔波在田间地头,帮助农民现场解答生产中遇到的问题,被群众誉为中药材生产的“ 110”。科普宣传栏的建设,为协会的科普宣传搭建了平台,近三年来,在中药材育苗、种植、管理阶段共制作了 26期图文并茂的宣传资料,使科普宣传更加深入,更加贴近群众的需求,累计发放图书资料 300多种,2000多册,受益人数达1900多户。    

三、抓服务,解决疑难问题    

协会针对农户经营分散、种植规模较小、效益不明显的实际,实行统一生产经营、统一技术管理,解决了群众在中药材品种的选择、技术管理、产品销售等方面的难题。洪学斌代表协会邀请顺势药业、河南科技大学、河南中医学院、农技推广中心、科技局、科协等专业人士结合市场的需要,对中药材产业发展进行长期规划和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进一步解决品种单一、技术落后、市场需求未能满足和柴胡种植难“拿苗”这一难题。    

四、突出技术创新,提高基地科技含量    

洪学斌同志始终把良种良法技术的引进、创新、推广、应用作为中药材发展的核心。近三年来,中药材协会先后引进推广新品种8个、新技术5项,制定出柴胡、金银花、桔梗等5个中药材地方生产标准,组织协会技术骨干撰写科技论文18篇,其中发表5篇,组织实施县级以上科技项目5项,其中国家科技富民强县项目1项,获得县级科技进步奖3项。建立柴胡GAP示范基地3个,并注册了“嵩胡”商标,申报了国家原产地域保护品种。    

五、开展信息服务,增强农民收入    

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根据实际发展情况,构建了实用、灵活、直观、便捷的信息服务体系,洪学斌及时向农民传授实际、实用、实效的技术、信息和知识,让他们及时掌握好农作物行情,并在实践中锻炼提高他们闯市场搞经营的能力,有效地提升了他们参与市场竞争的水平。    

六、以“科”字当先推广示范    

嵩县中药材协会一是应用农业科技的示范作用。协会在发展中药材产业中,突出了良种良法技术的创新。在方法上坚持试验—示范—推广的科学程序,使得一大批中药材新技术、新成果得到推广应用。二是农村科普工作的示范作用。注重基地科普网络组织建设、科普阵地建设、科普经费投入和科普活动的开展。由此形成了当地干部群众讲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风尚。从而促进了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和人才队伍的成长。  

 
标签: 三农人物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14033551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