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云镇是衡山县大镇,农业人口5.16万人,耕地面积2.32万亩。该镇为县城驻地,紧邻南岳,交通方便,农民进城经商和外出务工人员多,经济较富裕。因受种粮比较效益偏低、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的影响,全镇粮食生产一度出现滑坡,普遍存在稻田粗放耕作,“双季改单季”现象,有的甚至弃耕抛荒。2009年农业局选派唐耀武任开云镇农技站站长,他到任后,面对开云镇粮食生产发展难题,积极带领全站一班人,深入村、组农户,广泛开展宣传发动和做好技术服务工作,在稳粮促双增工作中,做出了突出成绩。
一、身体力行带头干
唐站长初到开云镇,把抓好开云镇稳粮促双增工作作为农技站头等大事,他积极带动全站人员一起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重点做好了三件实事:一是禁止耕地抛荒。为了摸清全镇稻田耕种情况,唐站长带领站内一班人跑遍全镇每个村组,逐户逐丘进行了详细调查,并作好造册登记,凡发现弃耕农户即登门做思想工作,对问题较严重的村组,与镇村干部一道组织召开村组群众会宣传发动,直到工作做好为止。2007年,师古村石门组因武广高铁建设和房屋拆迁安置占用了部分耕地,农户在承包耕地重新调整时产生纠纷,导致全组有20余亩耕地已荒芜2年。唐站长调查了解到这些情况后,立即向镇政府领导汇报,镇政府迅速组织国土所、司法所和农技站人员一起现场办公,通过讲政策、讲法律、摆事实讲道理,终于做通了群众的思想工作,把该组耕地全部调整到了户。为使这20多亩稻田能当季种上水稻,镇政府组织机械翻耕,农技站提供稻种,唐站长组织农技站人员集中育秧、统一供秧给农户,并做好技术服务工作,使该片稻田终于种上了双季稻。二是“压单扩双”。要稳定全镇粮食生产,必须抓恢复双季稻种植,制止单季稻面积扩大趋势。唐站长在调查农户时发现,劳力缺乏的农户确实无力种植双季稻,只愿种植一季稻满足自家口粮,有些农户愿意把田转租给别人种,而形成规模的种粮大户,种植双季稻效益显著提高,于是他把抓粮食生产工作的重点放在发展粮食生产大户上。金龙村农户郑小华2008年转租他人40亩稻田种植双季稻,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唐站长动员他扩大面积,要他把周边不愿种双季稻农户的稻田全部转租过来,并答复为他做好全程免费服务指导工作,2009年,在唐站长的指导下,郑小华种植双季稻面积扩大到290亩,共产稻谷255吨,获纯收入18万余元。2010年他又把种植双季稻范围扩大到周边7个村,18个村民小组共500多农户1550亩稻田。2010年全镇双季稻面积3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有45户,2011年增加到75户,大户种植的双季稻面积占全镇双季稻面积20%,2011年全镇双季稻面积恢复到1.91万亩,比2008年增加4000余亩。三是带头示范,承包弃耕地种双季稻。对一时确实难以找人代耕代种的稻田,唐站长结合双季稻高产示范办点,亲自带头种植。金龙村靠近城镇,多数农户进城经商或打工,在家种田的农户较少,2011年,该村有70余亩稻田因劳力缺乏无人耕种,为了完成双季稻种植任务,唐站长个人出租金承租这70亩稻田种植双季稻示范,通过采取良种良法配套栽培等技术,获早稻亩产500公斤,预计晚稻亩产550公斤的好收成,预计可获纯利3万余元。唐站长通过自己亲身实践证明,规模种粮同样也能赚到钱。
二、技术指导解疑难
围绕开云镇主导产业——水稻、蔬菜和瓜果生产,镇农技站重点抓好以超级稻为主的水稻良种、衡山早白薯、九龙李等良种推广,采取测土配方施肥、软盘育秧、蔬菜保温栽培、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等主推技术,培育好全镇110户科技示范户,带动2200户重点农户,辐射带动全镇 1.17万农户的农技推广方式方法,提高了科技入户率。2011年全镇水稻良种推广率96%,主推技术入户率90%以上。唐站长自己联系科技示范户10户,与全镇75户种粮大户均保持电话联系,随时提供技术指导服务。2010年种粮大户郑小华早稻直播田350亩,在3月20日左右播种,播后遇上连续阴雨低温天气,烂种死苗严重,心里非常着急,特向唐站长求助,唐耀武迅速赶到现场调查了解,诊断:是因为直播、盲目早播和遇长期低温造成。提出了补救措施:凡成苗率30%以下稻田立即翻耕重新补种中熟早稻;成苗率30—59%的稻田将2丘或3丘田的秧苗并集至一丘田栽插,被移出秧苗田要立即补种;成苗率60%以上稻田采取加强管理,争取分蘖早生多发以弥补基本苗不足。并建议今后控制早稻直播,推广软盘抛秧替代。由于诊断准确、补救及时,减轻了当季早稻损失,郑小华对唐站长的技术指导很满意。2011年他在唐站长的指导下早稻全部采用软盘育秧抛栽,增产增收效果好。唐站长这种为农民解决技术难题的事情还有许多。
三、科技培训强素质
针对目前农村从事农业生产者多数为中老年人和妇女、儿童,科技素质普遍不高的状况,唐站长与镇农技站工作人员一道,采取办农民田间学校,举办技术培训班,印发技术资料和技术咨询相结合的形式搞好农民培训。每年举办农民田间学校活动4次共600余人次,让农民与农技人员,农民与农民之间现场交流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在镇政府集中办农技培训班5期共1100多人次参加;并在关键农事季节,他经常深入到村组、农户进行现场指导,召集农户座谈、培训13期共1400余人次;根据农户需要,他每年发放病虫情报等科技资料15期共9600余份,2009—2010年每年选送10户有志于农村创业的青壮年农民参加市、县农业部门组织的创业培训。农科村农户刘文生2009年通过培训,2010年创办“农科大棚西瓜专业合作社”,通过选用良种、设施栽培和高产配套技术,合作社30余亩大棚西瓜亩平纯收入达4100余元,比普通农户每亩增收2700元以上。通过抓科技培训,全镇农户科技素质普遍得到了提高。
四、办好基地促发展
开云镇农技站在创新农技推广方式中,把抓好科技示范基地建设作为推广农业新技术、新成果的示范窗口。三年来,在唐站长的带领下,重点办好了两个示范基地:一是金龙村水稻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基地,每年选择早、晚稻新品种各8—10个进行对比试验,从中筛选出适合当地推广应用的新品种2—3个作为下年度主推品种,2011年全镇水稻良种入户率96%。二是超级稻优质高产示范基地,先后在龙泉村、龙珠村创办100亩以上超级稻示范片,其中2011年龙珠村102亩超级稻Y两优7号、Y两优16号和Y两优2号新组合示范片,平均亩产达820公斤,比普通栽培农户亩平增产190公斤以上。示范基地迎来了省农业厅组织的全国16省市专家、学者共260余人现场观摩指导。开云镇农技站组织科技示范户、种粮大户和村组干部共300余人现场参观学习,大家对示范片种植的超级稻赞不绝口,影响强烈。
唐耀武扎根农技推广第一线,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辛勤耕耘,为服务“三农”,为开云镇粮食增产增收做出了突出成绩,2009、2010年受到衡山县政府嘉奖,被评为衡山县“优秀技术指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