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州市随县高城镇种粮大户王海军,在高城居委会、大桥村、梅子沟村、新屋村、高黄村、雷家祠村等地流转了耕地1400亩种植粮食,主要种植小麦、稻谷等粮食作物。拥有拖拉机、旋耕机、联合收割机、乘座式插秧机、步进式插秧机、手扶拖拉机、排灌机械、机动喷雾器等各类机械13台(套),在完成流转农田耕作的同时,为承包农田以外的农田提供机械作业服务5000亩,带动和促进了1万多亩农田增收,辐射100多户农户致富。粮食种植收入150万元。经过努力,在各级领导的指导下,积极使用新技术、新机械,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增加粮食产量,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1、流转农田 种植粮食
由于务工经商的人较多,使得农村土地无序流转,造成农业生产效益不能保证,土地撂荒现象严重,我把分散在农户手里的土地集中起来,增加土地的产出率和农民收入。以每亩每年500元或还稻谷600斤流转土地,承包了耕地1400亩,通过整合土地、增加复种指数,克服干旱实现赢利。在百年不遇干旱之年,在农业技术人员精心指导下,小麦和稻谷通过品种更新、配方施肥、防病治虫,科学管理,已喜获丰收,小麦总产52万公斤,平均单产 370公斤 /亩。中稻总产量达100万公斤,平均单产 700公斤 /亩。全年出售粮食150万公斤。小麦主要种植郑麦9023、鄂麦18,中稻主要种植Y两优1号、冈优188,全部种植优良品种,良种覆盖率达100%。有计划的按订单种植。这些优良品种深受国家粮库和粮食加工企业青睐,争向订购。
2、科技示范 推广技术
承包的农田,成了农业机械化与新农艺生产的示范田,成为新机具推广、新农艺示范、良种良法、种植结构调整、测土配方施肥等一系列新技术实施的平台。县农业局在流转农田召开机械插秧培训现场会和小麦机械精播培训现场会,县土肥站多次到农田测土配方。县农业局技术人员经常深入田间地头传授农业技术知识,示范推广农业新技术4项。大力推广机械插秧,中稻旱育抛栽、配方施肥、小麦机械精播、病虫害统防统治等农业技术。随州电视台和随州日报对农业技术推广作了系列报道。
3、实行机械化作业 提高生产效率
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大投入购置农业机械农田作业。购有联合收割机、拖拉机、旋耕机、乘座式和步进式插秧机等农业机械13台(套)。在为自身服务的同时,为流转农田以外的农田提供机械服务21000亩(次)。机械收割5000亩,机械耕种5000亩,机械插秧3000亩,病虫草害机械防治8000亩。在机插秧方面统一品种、育秧、管理、技术指导。分时育秧、有序插秧。并到万店、殷店等乡镇跨区插秧。收割机在完成流转农田收割后,跨区机收,先后在河南、四川、东北等地跨区机收。
4、辛勤耕耘 效益显著
通过整合土地,配方施肥、品种更新、良种良法,科学管理,粮食产量喜获丰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1)流转农田1400亩,中稻总产达100万公斤,小麦总产达52万公斤,全年粮食总产量达150万公斤,产量比常规平均产量增加10%,节约生产成本12%,增收14万多元。
(2)承包农田1400亩,减少传统生产方式投工2500个,降低生产成本14万多元,增加就业岗位10个,临时就业岗位50个。
(3)劳动力再就业增收,流转土地的务工经商人员,再就业每人每天按70元计算,一年一个劳动力转移增收25000元。
(4)辐射带动效益:可辐射带动5000亩农田增收,每亩农田增收50元,每年可带动增收25万元,辐射农户100户,每户增收1000元,可增收10万元。
5、规模生产 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为扩大经营规模,提高效益、增加抗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的能力,带头成立了海川农业生产合作社,为农民开展统一供种、统一植保、统一机械作业、统一订单收购等社会化服务,深受农民欢迎。合作社资源效益实现了最大化,生产经营实现了机械化,增加了复种指数,提高了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带动农民增收300多万元。对推广农业新技术起了很大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实现了土地有序流转、农业规模化经营。改变了传统生产方式、种植习惯,提高了土地的产出率。带动提高了农民的科学文化水平和经营理念,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实现了土地集约化经营,机械化作业。农民能够从土地中解放出来,从事其他产业,增加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