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焰(中)在指导农户 小暑至,盛夏始。建阳的葡萄熟了。 昨日,建阳市莒口镇葡萄产业科技示范基地葡萄园里,高标准的葡萄棚架下,串串紫黑色的“巨丰”葡萄饱满诱人。果园边的303省道,时有车辆停下,买走一箱箱的“武夷露绿”牌葡萄。 看到这个丰收的美景,来到果园走访的建阳市农业局高级农艺师葡萄产业首席专家熊焰,欣喜之色,不逊果园的主人。 红脸庞,短头发,朴实憨厚的样子,身处一群农民中的熊焰很难让记者一眼把他区分出来。葡萄产业科技示范基地武夷露绿葡萄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周学良对记者说:“熊高可是咱们果农的财神爷哪!” “组织农民干,帮助农民赚” 1982年,熊焰毕业于泉州农校植物保护专业。童年时“发奋读书,多学知识,帮助乡亲们科学种田,多收粮食”成为他的梦想。 建阳是个农业大县,以盛产粮食、果蔬而闻名省内外,但长期以来,分散经营、质量不一、产销脱节、增产不增收、抗灾能力弱的现象困扰着“三农”发展步伐。 作为农业科技推广工作者,熊焰把帮助农民增收作为自己毕业的追求。他常说:“推广新技术,培育新品种,不仅要说给农民听做给农民看,而且还要组织农民干,帮助农民赚。” 由于农业科研的特殊性,农村广阔的土地就是农业科技工作者的主战场。熊焰时刻谨记一位老前辈说过的一句话,“要想搞好农业科技,必须从田间开始。”一年四季,田野是熊焰最向往的地方,只有到了田头地间他才感到踏实。 熊焰的手机24小时开着,准备随时回答农民在技术方面的问题,农民只要得到熊焰的手机号都如获至宝,下乡讲课更是频频遭到农民的“软禁”,渴求知识的农民争着抢着请这位“财神”到家里做客。水吉镇果农白炳家说:“熊高的课大多在地头、炕头,讲到了农民的心头,学完了就能用,用完了马上就能见效。” 去年3月和6月,建阳遭受严重冻害和百年不遇的洪灾,果农损失严重。熊焰马不停蹄地到全市各大果场,现场办培训班,传授防灾减灾、救果保树技术,指导果农根据具体的受灾情况,采取针对性的补救措施,把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远看像卖炭的,近看像要饭的” “远看像卖炭的,近看像要饭的,再看是农技推广站的。”这句顺口溜概括了农技推广人员的清贫和艰苦。眼见着接受过他指导和培训的许多农民富裕起来,而熊焰一家却依然过着清贫的日子。如今这位高级农艺师的家还是几间普通平房,屋里没有什么像样的东西。果农潘小宝对熊焰说:“凭你的技术,自己多包些地搞种植早富了!”熊焰笑笑说:“我的心愿是让农民群众都富起来!” “其实,我已经‘富’了。”熊焰说。一是“富”在农技推广取得的综合效益。在他和一批农业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建阳的桔柚、葡萄、杨梅、锥栗等名优水果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全市桔柚栽培1.5万亩,葡萄栽培1.5万亩,产值和效益几何级递增。二是“富”在农民朋友多。每次讲课,他都把自己的电话号码写在黑板上。“我结识过的农民朋友近万人,许多人一直与我有联系。”熊焰以此为荣,农民朋友到农业局办公室找他,经常是推门就进,从不见外。 武夷露绿葡萄专业合作社为我市葡萄产业科技示范基地,基地负责人周学良,发现葡萄地里叶色偏黄,影响产量,以为是缺钾所致,但补施钾肥效果甚微。熊焰“诊断”后认为是缺微量元素铁而造成叶黄低产。根据熊焰的建议,周学良给葡萄“补铁”,果然,症状消失,产量提高。周学良今年种“提子”10亩、葡萄10多亩,亩产值近万元。 “农民叫我老师,是对我的奖赏” 记者问熊焰:干农技推广苦不苦?熊焰笑着答:“只要农民见了效益,收入增加了,我心里就高兴,这也是共产党员的一份责任。农民叫我熊老师,是对我的最高奖赏。” 熊焰的妻子三年前遭遇车祸,后又患脑溢血,落下严重的后遗症,至今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熊焰为妻子请了保姆,白天由保姆照料,晚上自己端水喂饭无微不至。在这种情况下,他还肩负起建阳桔柚、葡萄、杨梅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产地环评、产地认定、产品认证、品牌申报等工作。 为了保证建阳桔柚的标准化生产,熊焰和其他科研人员除了经常性举办栽培技术讲座外,还特别制作了“桔柚栽培月历”,把技术要点,以图文并茂的月历形式,分发给果农,帮助果农以工业化的理念发展生产,保证了农产品的优质和安全。 2007年,建阳桔柚完成了“地理标志保护”申报,2010年获得批准。在这个基础上,该市建设起了国家级建阳桔柚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国家级葡萄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省级葡萄园套种芥菜、葫芦标准化示范区以及市级杨梅、芥菜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等,组织筹办了每两年一期的“建阳桔柚擂台赛”、“建阳葡萄节”、“建阳锥栗节”,从而有效地推动了农业标准化、品牌化、产业化建设。 熊焰工作三十年来,先后获得农业部三等奖2项、二等奖1项;省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地厅级一等奖2项、三等奖1项。今年3月,建阳市政府重奖国家级、省级、市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熊焰一人所主持的建阳桔柚、葡萄、杨梅、芥菜等4个项目全部获得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