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40出头,身穿黑色衣库、头戴草帽的中年妇女,顶着烈日穿行在莲城镇弯曲的田间小路,在田间地头随时见到她的身影,她时而弯腰在田地里查看作物的长势和病虫情况,时而抬头与农民群众交谈,时而指导农户,一片繁忙景象,大滴大滴豆大的汗珠顺着她那黝黑的脸颊上滚落下来,滋润着丘丘禾苗,不知道她的人还以为她是地地道道的庄稼妇女,她就是莲城镇农技站副站长——李光英,作为一名基层农业技术员,她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爱岗敬业、尽职奉献、踏踏实实、任劳任怨、尽职尽责地做好本职工作。2009年实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以来,她以身作则,扎扎实实深入基层、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户,将先进实用技术传播到农村、传播到千家万户,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工作作出突出贡献。
深入群众 精心指导
2009年以来她一直担任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技术指导员,每年负责10户科技示范户的指导工作,她总是按不同作物不同季节积极做好技术指导,如玉米播种、追肥、除草、病虫害防治等关键时期,经常深入科技示范户家中进行技术指导,给科技示范户送科技、送物资、送知识,深受广大农民朋友的欢迎,示范带动效果较好,每个示范户带动周围农户20多户科学种田,使科学技术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全面提升了农民种粮的科学水平。她指导的10户示范户玉米平均单产达434.7公斤,比前三年平均单产亩增59.5公斤、增15.9%,比普通户亩增87.3公斤、增25.1%。她的工作措施主要是:一是遴选好示范户。 在选择示范户上她选择热心农业科技工作,有一定的知名度和有一定的影响力的农户作为示范户;二是认真拟写分户指导方案。她依据各个示范户的生产规模和特点,分户拟好入户技术指导方案。对示范户的情况,做全面的调查了解,基本做到因户因人做好技术指导服务工作。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技术指导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三是与示范户交心、谈心。她与示范户保经常联系,想示范户所想,急示范户所急,关键时刻随时赶到。他对自己负责的10户玉米产业科技示范户,经常上门指导服务,以朋友身份与科技示范户进行交流,了解每个示范户需要什么及急需要解决什么问题,通过这种方式为科技示范户解决了玉米栽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高了科技示范户玉米单产,并辐射带动了周边100多个农户的玉米获得较好的收益。
深入田间地头,大力开展技术培训
作为一名农业技术员,李光英同志深知广南地处边疆,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偏低,科学种植水平低,管理粗放,防治病虫草害意识薄弱,良种良法推广速度缓慢。她深深地感觉到农民在对新知识、新科技迫切渴望的同时,受传统思维的影响,对新技术又有很深的顾虑。因此,他把传播技术的讲桌搬到了田间地头,特别注重用通俗易懂的言语和幽默的小故事,有针对性地培养农民群众科技知识学习的兴趣,通过身边的实例,潜移默化地改变农民群众长期以来形成的根深蒂固的传统作业思想,进一步提高了农民应用新技术的科技意识。两年多来,从水稻、玉米播种到收获全育期,共组织现场培训15期2060人。
抓好示范样板 发挥基地示范作用
2010- 2011年莲城镇都受到严重旱灾,为确保基地起到了较好的典型示范,她认真分析旱情结合历年指导生产的经验,积极推广抗旱技术措施,坚持以各种科技项目为依托,大力举办核心高产示范样板,以点带面,为稳粮增收发挥积极作用。2010年实施1015亩的水稻高产创建,平均单产625公斤;2010年实施水稻精确定栽培,单产709.5公斤,比对照亩产496公斤亩增213.5公斤增43%,增产效果明显;在2011年的大春作物示范中,李光英在那们村委会举办了水稻高产创建示范样板111亩,虽是大旱之年,在她的精心指导,高产示范样板作物长势良好,经州农业局组织按测产验收,单产达631.6公斤,收成不减,效果明显。
增强业务 勤学奋进
作为一名农业技术员,她深刻地认识到不断加强自身工作到理论和操作水平的重要性。在工作中边实践边学习,理论联系实践,积极深入广泛的调查研究,撰写农业农村先进实用技术和农村经济发展及新农村建设的工作思路论文16篇,并积极拟写农业信息,曾被省、州、县农业信息网和报刊采用。
由于工作努力,作风扎实,赢得了广大农民群众信任,同时曾获多次获得州、县奖励和优秀技术指导员。面对成绩,她没有自满,依然默默地耕耘在农业生产第一线,以求真务实、忘我工作的精神,塑造一名基层农业技术员的形象,默默无闻地在平凡到岗位上工作,用辛勤的汗水撒在莲城这片热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