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庆海同志一九九四年毕业于张家口高等农业专科学校农学系,毕业后一直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2009年被评聘为高级农艺师,现在青龙县农业局工作。同年又被聘为基层农技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专家组成员,同时又是10个示范户的技术指导员。两年多以来来,他热衷于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一直工作在农业生产第一线,他坚持以培育示范户为己任,以提升示范户和辐射户素质、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积极发展优势特色农业,积极指导建设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着力推广先进适用的农业标准化种植技术,脚踏实地,积极努力工作,赢得了示范户和广大农户的信任,获得了各级领导的肯定,为青龙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较大贡献。 坚持勤奋学习,增强自身素质,是一个人成长进步的根基,更是干好事业,服务人民的前提。
当今时代,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他始终把学习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向书本学,向同事请教,无论是报刊、书籍,还是广播电视节目,只要发现与工作、与标准有关的各种信息就赶紧记下来,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不断拓宽视野,扩大知识面,使自身的能力水平更好地适应服务当地经济、服务社会、服务群众需要。经过不懈的学习、积累,他的专业知识得到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得到不断增强。他孜孜不倦、精益求精、笔耕不辍,认真撰写的《板蓝根夏秋季常见病害的症状和防治方法》、《秋延后茄子—樱桃萝卜(连续三茬)—早春西葫芦周年生产栽培模式》等论文在《河北农业》省级刊物上发表;由他起草的《青龙满族自治县枸杞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得到了青龙满族自治县质量技术监督局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已于去年被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对外发布。枸杞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这一地方性农产品标准,为推动青龙县枸杞标准化建设、优化枸杞产品质量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工作中,韩庆海同志处处体现了一种务实的作风、一种实干的精神和一种实在的干劲。近几年来,他致力于做好农业实用技术推广工作,积极引进、推广优质新品种,及时为示范户和其他农户提供信息和科技等方面的服务,为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几年以来,他先后推广了配方施肥技术、中药材、蔬菜标准化栽培技术、果药间作技术、节水抗旱栽培技术,大棚和露地高效种植模式、高温闷棚技术、黄板诱蚜等一系列农业先进技术和成果。引进蔬菜新品种35个,中药材新品种6个,粮食作物新品种46个。在病虫防治方面大力宣传生物防治、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等综合防治技术。同时,他非常注重生产、推广、研究相结合,努力探索农业技术推广的产业化途径,特别是在推广枸杞高产优质高效标准化栽培技术上,他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他牺牲了无数个双休日,足迹不仅仅局限于他负责的示范户,几乎踏遍了全25个乡镇,不辞劳苦、不厌其烦地向农民传授枸杞标准化栽培、管理等方面的实用技术。在他的努力下,青龙县枸杞面积由原来的几百亩到现在2.2万亩,成为北方最大的枸杞种植基地,而且由于品种更新、产品质量提高,给示范户及辐射户每亩收益增加了3000多元,有效地带动了农民增收。 近几年,为了抢抓机遇,促进发展,确保农民增收,青龙加大设施蔬菜建设力度,新建大棚很多。他义无反顾地担负起科技服务的重任,从规划设计、建棚、翻地选种到盖膜育苗,从浇水施肥到病虫害防治,从日常管理到高产保收。每一道工序,每一个环节。始终亲自服务到村入户入大棚,手把手的教菜农标准化栽培技术,实地示范教经验。还制定了检查指导、日常管理与科技服务相结合的管理方法,坚持这种方法落实到每一户农户、每一个大棚,发现问题早解决,出现苗头早预防。就这样,通过他培育的示范户生产的西红柿不仅结得多、个大,而且质量上好,均达到无公害标准,每亩收益在1.5万元以上。
通过示范带动,有力促进了青龙设施蔬菜产业的发展。 加大科技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农民标准化种植水平。作为一名科技干部,他深知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地位,因此,他始终把搞好科技宣传培训与指导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为增强农民科技意识,提高提高农民标准化种植水平,采取举办培训班、印发技术资料、赶科技大集等多种形式对农民进行标准化种植技术培训,真正把技术送到了田头农家。近年来,在中药材、蔬菜等重点乡镇共组织标准化种植技术培训班10场次,培训农民4500人次,培训种植大户150人次,印发技术资料3200份,赶科技大集15场次,接待群众咨询260人次。另外,通过农业信息网为农民提供销售信息65条,给农民带来直接经济效益10万多元。通过实用技术宣传和农业标准化种植技术培训,增长了农民见识,增强了农民标准化意识,大大促进了农民依靠科技致富的积极性,使农民的科技致富能力明显增强,同时为农民增产增收提供了有力保障。 “几分辛劳、几分收获”。他辛勤的汗水没有白流,多次受到上级部门的表彰和奖励,其中就包括“农业农村工作先进个人”和“青龙体系建设项目优秀指导员”。 悠悠“农”字情结,拳拳服务之心。这就是韩庆海,一个朴实无华、心系农民群众、醉心农业事业,并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的技术指导员,他用一腔热血真情、一颗无悔红心和一身才华智慧谱写了熠熠生辉的“农”字诗篇,为青龙的体系建设项目的实施作出了较大贡献,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了可靠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