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农业  政策法规  展会报道  园林新闻  景观动态  企业渠道  标准规范  人物访谈  教育动态  工程动态 

湖南省涟源市:紧盯市场,粮经兼种效益高

   日期:2014-07-06     来源:湖南省涟源市农业局    作者:严梦来    浏览:84    评论:0    
核心提示:涟源市龙塘镇珠梅村刘自文,男,现年41岁,中共党员,是全市远近闻名的种植大户,2010年湖南省种粮大户,2009年至2011年涟源市科技示范户。以他为主,自2009年开始成立“金鹏种植合作社”以来,经过3年的辛苦耕耘,粮食单产、总产和生产效益稳步提升:2009年

    涟源市龙塘镇珠梅村刘自文,男,现年41岁,中共党员,是全市远近闻名的种植大户,2010年湖南省种粮大户,2009年至2011年涟源市科技示范户。以他为主,自2009年开始成立“金鹏种植合作社”以来,经过3年的辛苦耕耘,粮食单产、总产和生产效益稳步提升:2009年承包水田623亩,种植水稻1143亩,产稻谷475吨,产值98.6万元,纯收入9.2万元,2010年承包面积达到934亩,种植水稻1728亩,产稻谷745吨,产值146.8万元,纯收入达13.8万元,2011年调整了种植方向,转向种植鲜食葡萄为主,承包水田418亩,其中种植水稻280亩,产稻谷112吨,产值44.8万元,纯收入5.4万元,同时鲜食葡萄138亩试投产,产量25吨,产值65万元,纯收入10万元,合计总产值109.8万元,纯收入15.4万元。2012年后,他在稳定水稻面积的基础上,重点转入鲜食葡萄的生产经营,鲜食葡萄进入丰产,2013年达到最高产量,预计2012年此项年产值即达150万元,纯收入达20万元以上。他的成功之路:  

    一、   依靠当地,及时成立种植专业合作社  

    受多年中央“1号文件”各项惠农政策落实的鼓舞,他带着对家乡的浓厚感情,毅然放弃了省城的餐饮业,并请人代理怀化市的骨粉厂,20083月回家开展第2次创业,在准备了将近1年时间,以他为主,在龙塘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推动下,与龙塘镇农技站一起,联合当地11个大户,将涉及本村及河东、东边、云霄及河西五村1000多农户的珠梅田垅1966亩水田集中进行土地流转(租期10年,租金为500/年·亩),于20091月组建了涟源市第1个种植专业合作社——金鹏种植专业合作社,龙塘镇农技站站长吴奇伟任董事长,刘自文任副董事长。该社坚持以政府为引导、以龙头企业(金健米业、万寿米业)为主体、以科研院所(湖南省农科院)为技术支撑、以合作社为基地,按市场化运作,发展粮食生产为主要方向,以“合作社+大户+农户”为经营管理模式。刘自文本人流转面积623亩。  

    二、   依托粮食增效,推广高产高效新技术  

    合作社成立前,珠梅田垅种植的作物一片混乱,单、双季稻交错,少数稻田出现了撂荒现象,已种植的水稻品种多、乱、杂,抗性差、产量低、米质差,种植效益差。合作社成立后,该田垅种植面貌全面改观,经济效益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2009年田垅全部种植了双季稻,刘自文承包的623亩稻田,早稻全部种植优质稻新品种湘早籼42号和超级稻品种株两优02、陆两优996,晚稻种植超级稻品种丰源优299和优质稻品种玉针香,全年产稻谷475吨,扣除肥料、农药和人工成本,年纯收入9.2万元,同时拿出138亩靠近河边的良田种植鲜食葡萄进行避雨栽培,做好前期工作。2010年,承包稻田达到934亩,产稻谷745吨,年纯收入达到13.8万元。2011年,种植优质稻品种“玉针香”280亩,预计产稻谷112吨,纯收入5.4万元,同时,138亩鲜食葡萄试投产,总产25吨,产值65万元,纯收入10万元,全年纯收入达15.4万元。预计2012年水稻维持上年规模不变,葡萄生产达到丰产规模,此项总产可达到100吨,产值150万元,纯收入达到20万元以上。  

    1、水稻栽培上,进行全程机械化生产。用盘式拖拉机带旋耕机耕整土地,乘坐式插秧机插秧与抛秧,担架式机动喷雾器与背负式机动喷雾器施药防治病虫害,自走式全喂入收割机机械收割,大大减轻劳动强度,提高种田效率和效益。在生产关键技术上,一是选用良种,请市农业局粮油站技术人员全程指导,早稻选用超级稻陆两优996、株两优02、陵两优268及优质稻湘早籼42号,晚稻选用超级稻丰源优299与优质稻玉针香;二是育秧,采用机插、塑料软盘育秧等轻简栽培技术,统一播期,适龄插(抛)秧,早稻机插秧与旱育抛秧320-25日分批播种,4.5-5叶插(抛)秧;晚稻620-25日分批播种,大暑前插插完;三是保证基本苗,机插秧株行距3-4×9寸,旱育抛秧343孔秧盘每亩抛足60盘,每亩插(抛)足2万蔸,基本苗7-8万;四是合理施肥,全部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每年都要到市农业局请土肥站技术人员采集土样检测,进行测土配方施肥,适当减少氮肥用量,增加钾肥和锌肥用量,每亩减少化肥10公斤以上,亩减成本25元以上; 五是实行病虫害统防统治,邀请市农业局植保站专业技术人员实地调查指导,并将田垅作为监测点,保证第一时间知晓病虫发生发展规律,对症下药,将病虫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2、鲜食葡萄栽培上,全部采用避雨栽培。涟源市地处湖南省中部丘陵地区,气候属亚热带湿润季风区,春夏多雨易涝,湿度大,夏秋高温高湿,易发季节性干旱,栽培葡萄容易发病,刘自文采纳了涟源市政府有关领导和市农业局有关专家的意见,采用避雨栽培新技术,并专程邀请著名葡萄种植专家、湖南农大石雪晖教授为指导专家,市农业局经作站技术人员具体指导。抓住了如下几个技术关键:一是分厢起垄,深沟施肥。按 3米 分厢,其中 0.8米 宽作追肥沟,沟深 0.6米 ,亩施猪牛栏粪1500公斤后盖土;二是选准品种。为了适当错开上市季节,选择夏黑、巨玫瑰、金手指、美人指、红地球、摩尔多瓦、红提、青提等10多个不同熟期的高产优质鲜食品种;三是及时栽植。具体时间2月栽完;四是加强培管。挂果前,搞好中耕、除草、追肥、防治病虫、整形修剪工作,在第1次果实膨大期套袋;五是及时建设避雨大棚。在确定的雨棚两边,每隔 6米 竖1根 2.5米 钢筋水泥柱,再按顺序先拉铁丝引苗上架、做拱、盖膜等工作。  

    三、   加大设施投入,科技如虎添翼  

    刘自文深知,要应用先进农业技术、新成果,唯有农业机械化才能达到预期的应用效果,为此,他花了35万元购置了“久保田”、“东方红”牌中小型联合收割机2台、中型拖拉机1台、插秧机2台、旋耕机1台、小型耕整机3台、担架式喷雾器1台、背负式机动喷雾器4台,全面实现了从大田耕整到收割全程机械化。  

    同时,他利用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和土地整理有关项目现有农田基础设施,再投资15万元对葡萄园路、沟、渠进行清理,投资210万元,对138亩葡萄园采购种苗、打扦子、立杆盖棚等葡萄投产前的准备工作(截至完稿前,尚有86亩“V”字棚还在建设中)。  

    四、   立足种植增效,做大做强葡萄产业  

    畅谈未来远景规划,刘自文充满信心,他认为不一定要进城,不一定非得搞工业和经商,农村有广阔天地,照样也能发家致富。他毅然将境外产业全部转手,全心全意在家乡发展种植业,依靠科技将现有的产业做大做强:一是发展高效农业、生态农业与观光农业。利用现有葡萄园靠近城区的区位优势,将葡萄园打造为颇具规模的现代农业观光园;二是继续追加投资,完成避雨大棚的后期工作,购置有关设备,促进全程机械化操作;三是打造地域品牌。水稻种植全部种植高档优质稻品种,将“珠梅香米”尽早注册,拓宽市场,鲜食葡萄在增加产量的基础上,着力提高品质,改进包装,提高产品附加值。  

                                                            

 
标签: 三农人物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14033551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