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农业  政策法规  展会报道  园林新闻  景观动态  企业渠道  标准规范  人物访谈  教育动态  工程动态 

江西省宁都县:科技示范来引路 “小小鱼苗”助民富

   日期:2014-07-06     来源:宁都县农业和粮食局水产站    作者:刘强    浏览:26    评论:0    
核心提示:近年来,宁都县田头镇“四大家鱼”苗种繁育得到快速发展,截止2011年上半年,全镇共有“四大家鱼”繁殖场(户)13个,鱼苗培育专业农户1100多户,年产“四大家鱼”“水花”鱼苗和“夏花”苗种30多亿尾,产品远销全省和湖南、福建部分地区,年产值达4000多万元

近年来,宁都县田头镇四大家鱼苗种繁育得到快速发展,截止2011年上半年,全镇共有四大家鱼繁殖场(户)13个,鱼苗培育专业农户1100多户,年产四大家鱼”“水花鱼苗和夏花苗种30多亿尾,产品远销全省和湖南、福建部分地区,年产值达4000多万元。鱼苗繁育已经成为田头镇的一项支柱产业和富民产业。  

田头镇地处宁都腹地,既不靠大江,也不靠大湖,养殖水面只有五千多亩,之所以能把并不起眼的小小鱼苗做成一个产业,关键的因素有两个:一是田头历史上就是个传统的鱼苗繁育基地,早在明清时期,田头当地的农民就能人工繁育鲤鱼、鲫鱼、鲴鱼等粘性卵性质的鱼苗,并将鱼苗贩运到周边县市销售,祖传技艺流传至今;二是通过近年来的科技入户、阳光工程、新型农民培训、现代农业建设、农技推广示范县等项目,为田头当地培育出了一批懂技术、有头脑、敢创新、善经营的新型科技示范带头人。是他们引进新品种,学习新技术,带领着当地的农民继承、发扬和改良传统技艺,因地制宜、扬优成势,把小小的鱼苗生产做成了一项引领农民发家致富的特色产业。邓秋生就是这批新型渔业科技示范的带头人之一,也是其中的佼佼者。  

现年42岁的邓秋生是个土生土长的田头镇坪上村人,父辈是靠鱼苗繁育谋生的农民。18岁那年,他刚踏出学校大门,适逢改革开放初期,他也跟随着父辈和哥哥们搞起了鱼苗繁育和销售。当时田头镇一带的农民只能搞简单的鲤、鲫、鳊、鲴等品种的鱼苗繁殖,这些品种销量也很小,四大家鱼人工繁殖技术还不够普及,只有少部分国营大场才能生产。由于四大家鱼苗需求量大,本地的县渔种场生产的鱼苗根本不够卖,时常要远赴九江、广东兴宁等地购买,由于鱼苗运输技术非常落后,没有随车充氧设施,不管路途有多远,鱼苗装在大木桶中要依靠人工击打水面的方式增氧确保鱼苗不死亡,非常辛苦。且当时各地的渔种场繁殖场生产设施简陋,技术水平落后,鱼苗产量都十分有限,市场上四大家鱼鱼苗供应紧缺。邓秋生兄弟几个为了能买到鱼苗,时常要提前一个多星期到繁殖场排队等候,即使这样也难以买到足额数量的鱼苗,且鱼苗经过了长途运输运回到家后,往往受损严重。如果是从珠江水系运回的鱼苗,到了长江水系地域养殖,很容易水土不服,鱼苗成活率不高,能剩六成就非常不错了,经济效益并不理想。  

一次次长途购苗的辛苦劳作,带来的回报却并不丰厚,年轻的邓秋生开始萌生了要自己创办四大家鱼繁殖场的念头。在家人的反对声和邻里的质疑之中,1993年,邓秋生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创业之初,他凭着记忆和书本上简单的介绍,利用租来的几口小池塘作为培育鱼种亲本的池塘,利用自己的责任田依葫芦画瓢简单的用砖和水泥砌了1个产卵池和2个孵化环道,开始学着搞起了四大家鱼人工繁殖。经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一年又一年的坚持,1996年,在县水产站技术人员的指导和帮助下,终于第一次取得了四大家鱼人工鱼苗繁殖的成功。当年繁殖草鱼、鳙鱼、鲢鱼等鱼苗1000多万尾,挣回了1万多元钱。父兄和乡亲们折服了,看到他取得了四大家鱼人工鱼苗繁殖的成功,也都纷纷在他的指导下开始跟着他搞起了四大家鱼人工鱼苗繁殖,他总是毫无保留的将技术传授给大伙,从此,田头镇四大家鱼繁殖场便逐渐多了起来,田头镇农民再也不需要到外地排队等候购买四大家鱼鱼苗了。  

2000年,田头镇共建起了12四大家鱼繁殖场,从事鱼苗繁、育、销的农户也达到了近千户,鱼苗产量增加到了15亿尾左右。鱼苗产量增加后,鱼苗销路又成了一个难题。由于田头的鱼苗生产时间相对集中在每年的4月底5月初,销售市场也主要集中在南昌、上饶和宜春等地。而这些地方每年的4月份左右就已经从广西、广东等地采购了大部分鱼苗,所以后期所需要的鱼苗数量并不多。在这种情况下,田头镇的鱼苗繁育销售户们为争取鱼苗销售订单,曾经一度打起了价格战,有的甚至采取了以次充好、短斤少两的方式来坑骗客户,损害田头镇的整体形象,邓秋生看在眼里他急在心头。  

2006年,恰逢农业部在宁都县大力实施农业科技入户、新型农民培训等项目,邓秋生作为田头镇第一批水产科技示范户,被列入了重点培养和帮扶对象。为了帮助他系统地进行渔业科技知识的学习和水产生产技能方面的培训,在新型农民培训等项目的帮助下,推荐他多次参加了省、市、县各级举办的各种技能培训班,并安排了水产技术指导员和水产专家对他们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帮扶。渐渐的,他较为系统的学习了渔业科技方面的知识,理论水平、生产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经营观念有了全新的转变。经过缜密的市场调研分析,他发现赣北、赣中等地之所以喜欢采购广东、广西的四大家鱼苗,主要是为了能够提前养成大规格的冬片鱼种,产生较高的经济效益。他经过向国内许多水产界、气象界权威专家们了解和咨询,得知宁都地处赣南,气候温和,无霜期长,非常适应进行长江水系四大家鱼早繁苗生产。为了生产出适销对路的四大家鱼早繁苗,他首先从提高亲本质量入手,将以前在市场上收购的非原种亲本全部淘汰,更换成了从国家级四大家鱼原种场引进的长江水系四大家鱼原种作为亲本,从而大大提高了亲本品种质量,不仅遗传性状好,而且怀卵量大,产量高;二是强化亲本培育,通过示范县项目委派的技术指导员和相关技术专家的指导,改良了投喂方式,增加亲本培育所需的各种营养成分和微量元素,增强了鱼种亲本体质;三是改进了生产方式,通过查阅历史气象记录和观测水温气温,根据亲本成熟度合理确定了生产时间。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7年,他的四大家鱼早繁苗生产终于取得了成功,鱼苗出产时间足足比原先提早了15天,一投放市场,就深受市场欢迎,水花苗的售价就达到了每万尾15元,比非早繁苗提高了56元每万尾。2008年,他扩大生产规模,承包了田头镇武装部1个占地200多亩的水产养殖基地,开始创办宁都县鑫鸿水产四大家鱼繁殖场,专门生产四大家鱼早繁苗。2009年,在国家现代渔业建设项目、农技推广示范县项目的帮助下,投资220万元对繁殖场进行了标准化的改造。经过标准化改造,繁殖场按照国家级原良种场的标准,新建了29个自动化程度较高的繁殖孵化设施,改建了200多亩进排水自如的标准化池塘,引进了2200组长江水系的四大家鱼原种和其它名特优新鱼种,严格执行专家指导建立的一套标准化生产工艺路线。2010年,四大家鱼早繁苗达到了年产12亿尾,年利润超过了100万元。邓秋生善于思考,敢于创新,敢想敢干的作风再一次让他取得了事业的成功,并带领田头鱼苗繁育行业走出了困境。  

一人致富不算富,大家都富才算富,这是他的口头禅,也是他创办宁都县鑫鸿水产四大家鱼繁殖场的初衷。从2009创办四大家鱼繁殖场至今,他利用繁殖场这个示范基地共培训农户1567人次,通过公司加农户的方式,由他提供四大家鱼早繁的水花苗给农户,农户们则按照他的生产技术要求在自家的池塘或稻鱼轮作田中将鱼苗培育成夏花苗种,再由他的企业统一对外销售。通过公司加农户的创新合作模式,一方面迅速扩大了早繁鱼苗的生产规模,满足了市场需求,另一方面通过企业标准化管理,提高了产品质量,提高了农户经济效益,扩大了市场销售份额,实现了企业和农户的双赢。短短3年间,共有152户农户加盟了他的企业,年销售四大家鱼早繁苗12.1亿尾,年销售收入近500万元。               

 

            示范县项目实施后改建的鱼苗繁育池

 

                       培训教室

 

                 邓秋生的四大家鱼繁殖场 

 
标签: 三农人物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14033551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