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农业  政策法规  展会报道  园林新闻  景观动态  企业渠道  标准规范  人物访谈  教育动态  工程动态 

河南省罗山县:科技示范户陈贵权

   日期:2014-07-06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    作者:河南省罗山县农业局    浏览:66    评论:0    
核心提示:子路镇朱湾村是土地治理的项目村,全村土壤肥沃,地势平坦,水利条件优越,人均耕地两亩,户均耕地不足十亩,全年以种植一季水稻为主,种子、农药、肥料、机械、插秧、人工管理费平均每亩投入550元,每亩土地纯收入不足500元,一家一户单靠土地生活只能维持温
    子路镇朱湾村是土地治理的项目村,全村土壤肥沃,地势平坦,水利条件优越,人均耕地两亩,户均耕地不足十亩,全年以种植一季水稻为主,种子、农药、肥料、机械、插秧、人工管理费平均每亩投入550元,每亩土地纯收入不足500元,一家一户单靠土地生活只能维持温饱,同时把农民紧紧的困在土地上。2009年陈贵权以每亩500元的价格承包农民的土地1200亩,把分散的土地集中起来规模经营,并承诺普通籼稻价格每公斤增长四角,每亩承包费再增加100元,这样确保了农民在土地上年收益能够持续增收,并为土地长期流转奠定了基础。2010年,陈贵权流转11个村民小组的土地共计达到3200亩,先行支付承包费160万元,种植规模迅速扩大。流转出土地的农民都能轻松进城投入到二、三产业中去,一部分不离乡的农民也可以到流转的土地上打工,一天可获得70-100元不等的收入,农民的人均收入均提高到万元以上。   
    一、应用科学技术增产增收 
    传统农业土地分散经营,种植规模小,在农业科学技术的应用上存在着“五不用”的问题:一是思想保守不愿用,二是没有知识不会用,三是怕担风险不敢用,四是缺乏投入不能用,五是农业比较效益低不想用。因此,群众中流传着“种田不用学,人家咋着咱咋着”的口头禅,土地流转成规模后,这种状况得到了彻底改变。2010年罗山县开始实施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建设项目,陈贵权被遴选为科技示范户,指定农业技术指导员为其常年技术指导,取得了丰厚回报。首先,陈贵权采纳了技术人员对种植结构提出的布局策略,一是在自然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改一季水稻制为稻麦两熟制,二是把种植籼稻改为籼、粳结合,以粳稻为主,三是改人工插秧为机械插秧,这样降低了因作物、品种类型单一带来的风险,找到了承包土地的增收点;其次,接受了技术人员对不同茬口,在品种和技术应用上作出的整体规划,春茬田种植籼型超级稻,力求“早”字,应用机械化插秧技术,氮肥前轻后重,麦茬田种植优质高产的粳稻品种,适当晚播,应用机械化插秧和氮肥后移技术,延长插秧和收割时间,既满足了不同水稻类型对气候条件的需要,又解决了规模种植劳动力季节性紧张的矛盾;再次,严格按照技术人员对不同品种、不同田块制定的技术方案实施,从育秧开始,技术人员长期跟踪,现场指导,对传统施肥方法进行了调整,在病虫害防治的最佳时期,对使用的药物、剂型、剂量、喷药时间和方法均做出具体要求,减少了用肥量和施药次数,提高了肥料利用率,增加防治效果。从收获情况看,陈贵权的籼稻平均亩产600公斤,最高亩产860公斤,粳稻平均亩产650公斤,高产田块达到900公斤,平均每亩比周边群众增产50-100公斤稻谷。小麦平均亩产400公斤左右,2009年全年粮食总产达到103.5吨,粮食纯收入76.68万元,2010年全年粮食总产达到292吨,粮食纯收入387.1万元,良种使用率达到100﹪,优质率达到90﹪,全部实现订单农业,商品粮率达到100﹪。   
    二、用企业化管理理念和现代农业装备助推产业升级 
    总结陈贵权的成功经验主要有两条,一是用企业化的管理理念来管理生产。首先陈贵权对流转的土地进行有序整理,把一家一户承包的小田合并成大田。一方面有利于机械化作业,提高劳动效率,另一方面增加了耕地面积,仅撒掉不必要的埂、渠一项就为陈贵权净增200亩的耕地面积,按每亩承包费500元计算,净增利润10万元;其次,针对不同类型的土地制定不同的定量施肥和给水方案,节约了大量的肥、水和农药等生产资料性开支。据技术人员测算,在一季的生产过程中,平均每亩可节肥料30元,节约水费20元,减少农药投入15元,一年每亩累计减少投资65元,共计节支34.45万元;再就是把先进的农业科技成果程序化分解实施,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与当地群众相比,仅水稻一项净增收达到93.64万元。二是用现代农业装备助推农业产业升级。为了提高劳动生产效率,陈贵权先后投入50多万元购买了大、中、小型农机具共计22台,聘请固定农机手6人,从施肥、整地、播种、插秧、施药、收割、运输全部实行机械化,与传统方法相比,水稻每亩机耕费节省35元,机插秧节省65元,收割费节省35元,机械施肥、施药节省0.4个工作日合计28元,一亩共计节支163元,3200亩水稻累计节约生产性开支52.16万元,小麦每亩节支100元,2100亩小麦累计节约生产性开支21万元。2010年,陈贵权还投资70多万元新建占地面积400平方米,可储粮200万斤的标准化库房一座,有效解决了粮食丰收后的储备问题;投入50多万元,整修道路3000米,清理渠道3000米,平整土地1000余亩;成立了用水协会,管理3个村的农业用水,每亩节水200多方,极大改善了当地的农业生产条件。   
    陈贵权通过规模种植和应用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2010年辐射带动全县19个乡镇2000多户农民从事土地流转,累计流转土地45万亩,其中千亩以上土地流转大户25户,百亩以上流转农户1400多户。陈贵权的粮食生产基地全年累计召开现场观摩会14场次,接待参观领导和来访农民3000多人次,累计向当地种粮大户推广先进生产技术7项,优良品种5个,推广面积50多万亩,在当地被群众推为种粮大户的楷模。   
    针对下一步的发展计划,陈贵权有自己的打算:一是做好无公害产品认证工作,生产出符合国标的无公害粮食;二是做好粮食加工、包装和销售工作,创出自己的品牌;三是进一步扩大规模,搞好辐射带动,带动全乡乃至全县发展现代农业,开展规模化生产,力争用5年的时间打造出罗山县万亩优质粮生产基地。  
 
标签: 三农人物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14033551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