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农业  政策法规  展会报道  园林新闻  景观动态  企业渠道  标准规范  人物访谈  教育动态  工程动态 

内蒙古赤峰市:科技示范户的头人何永成先进事迹

   日期:2014-07-06     来源:内蒙古赤峰市    作者: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农牧业局 张…    浏览:13    评论:0    
核心提示:五月的白音套海苏木王家湾子嘎查,田野上一片沸腾,十几台插秧机欢叫着来往在镜面似的稻田上,机器身后留下一行行整齐的稻苗……,看到眼前的景象,人们不禁想起把他们从繁重体力劳动解脱出来的带头人——科技示范户水稻种植能手何永成。  何永成,男,现年
    五月的白音套海苏木王家湾子嘎查,田野上一片沸腾,十几台插秧机欢叫着来往在镜面似的稻田上,机器身后留下一行行整齐的稻苗……,看到眼前的景象,人们不禁想起把他们从繁重体力劳动解脱出来的带头人——科技示范户水稻种植能手何永成。  
    何永成,男,现年38岁,200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我是党员,为群众服务、为群众着想,是我的天职”。自入党以来,何永成同志把这样的要求贯穿了每一天、每一年,以这样的标准对待每个人、每件事,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普遍赞扬,赢得了苏木“优秀共产党员”、“致富带头人”等荣誉称号,他的事迹在赤峰日报、红山晚报等多家媒体报道。  
    “我是科技示范户,我带头”  
    水稻育秧和插秧工作,技术性很强,农牧民在育苗过程中配土稍有不慎,秧苗成活率低,且秧苗在秧床上病害多,不易管理,插秧又是一项繁重的体力劳动,腰酸背痛,不少群众因长期弯腰,造成脊骨膨出,带来终生痛苦。看到乡亲们痛苦的表情、疲惫的身影,何永成萌生了找到一个即省力、又省时的办法。特别是近几年,随着苏木劳务输出工作力度的加大,许多农牧民想出去打工,但由于水稻种植的育秧与插秧技术含量高、程序复杂性,农牧民很难走出去,收入很难再有突破性进展,面对当时的情况,他的的想法更加坚定了。  
    2007年春节刚过,他把这个酝酿已久的想法告诉了同村的几位挚友。他说,现在育秧、人工插秧劳动强度太大,我想去外面学点新技术和新办法,帮助解决农牧民当前的现实的问题,如果搞成了,咱们就成立一个协会之类的组织,对群众进行服务。他的这个想法,朋友听了面面相觑,都说那有那么好的办法。面对大家的疑虑,何永成同志说:“我是党员,我先试验,成功了就推广,失败了,算我自己交了学费。”  
    他说干就干。自2007年开始,他多次自费外出学习水稻无土育秧新技术,回来后不知熬了多少个通宵,学习—试验,试验—学习,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一步育秧,成功了;第二步机械操作技术,掌握了。开始在自己承包的稻田上搞水稻无土育秧、机械插秧,当年获得成功。水稻无土育秧是一项新技术,育秧成本低,秧苗成活率高,育苗占地面积少,劳动强度小,苗床无杂草,秧苗无病害。机械插秧与人工插秧相比降低了劳动强度,节约了人工成本,提高了秧苗成活率。秧苗整齐一致,行距、株距亩保苗株数准确。插秧深浅适度,秧苗易成活,比传统人工插秧早7天缓苗成活。据测算,种植水稻,利用无土育秧、机械插秧,每亩地可节约成本50-80元,并能使水稻稳产、高产。2008年,在苏木党委政府的支持下,何永成创办了“禾丰水稻种植专业合作作社”,在翁旗东部水稻种植区大力发展水稻无土育秧、机械插秧新技术,引导稻农应用此项新技术。2008年他在自家种植400亩的基础上,为周边地区稻农育秧、插秧2000亩;2009年他投入资金100多万元,在翁旗白音套海苏木、白音他拉苏木、海日苏镇等地为稻农育秧、插秧4000亩,受到当地稻农的普遍认可和欢迎。今年,何永成和他的“禾丰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在家乡翁旗及周边地区发展育苗基地6处,采用无土育苗技术育秧4万平方米,可插稻田8000多亩,在春天农牧民只要把种植亩数报到“禾丰水稻专业合作社”,插秧时节合作社就派出插秧机到预定秧苗的稻农地里把稻秧插好,稻农浇水施肥后,就等收获,既省时又省力,特别是青壮年劳力外出打工的农户,更是欢迎何永成和他的“禾丰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   
    “我是共产党员,为群众服务,是我的天职,  
    我富了,我要造富家乡”  
    这是何永成常挂在嘴边的话,自从无土育秧技术和机械插秧技术试验成功后,他借助合作社,对稻农实行一条龙服务,截止到今年6月初,机播面积达到全嘎查水稻面积的93%,对农牧民生活有困难的,他总是先解决育秧、插秧问题,从不提钱的事,今年并无偿为8户特困户进行了机播。何永成实现了当初成立合作社的创社宗旨。2009年,面对王家湾子嘎查小学年久失修情况,他拿出2000元,做为校舍的维修费。  
    当有人问他这样做的目的时,他说:“我是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是我的天职,我要永远这样做下去”。  
    何永成的树培重点意义在于:一是他塑造农村牧区一个优秀党员的形象。他在事业上的追求,为农牧民服务的热忱,事业有所起色后,他能为农牧民解决实际困难,成为农牧民心中好党员的先进代表,科技致富的头人,树立了党员在农牧民中的威信。二是他带动了一个产业的发展。在他的带动下,苏木及周边的稻农深受益处,年可为农牧民节约水稻种植成本50余万元,每亩成本减少50----80元。同时使农牧民从繁重种植业解脱出来,加快农牧民劳动力转移及土地流转,不仅促进农牧民的增收,而且推进了当地水稻产业科学化、规模化发展。  
   
 
标签: 三农人物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14033551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