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云县古北口镇龙洋村党支部书记杨荣生,2008年,他想农民所想,急农民所急,并努力调整本村种植业结构,各方筹措资金组织农户积极发鲜食玉米生产,已经形成了430亩面积的鲜食玉米生产基地,农民收入有了很大提高。
2008年龙洋村把鲜食玉米生产作为本村农业调整的重点,鲜食玉米生产的技术环节成了难题,正逢此时我县农业技术推广站技术员为开办鲜食玉米农民田间学校到龙洋村进行实地调查,杨书记知道了非常高兴,积极配合技术员调查、访问,通过调查,技术员觉得龙洋村非常适合开办鲜食玉米农民田间学校,很快龙洋村鲜食玉米农民田间学校就成立了。
在田间学校开办之前,杨书记通过田间学校辅导员得知了田间学校的教学模式,就特意腾出村委会的会议室作为田间学校的教室,并购买桌椅,给田间学校的顺利开办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以后每次田间学校开课杨书记都积极参加,认真参与讨论,学会了很多节水技术,并在自家的田内进行试验,不但提高了糯玉米产量,而且使糯玉米质量有了很大提高,杨荣生毫不保留的把这一技术向农民学院传授,是农民在生产中受益,更加激发了农民学习新技术的积极性。通过田间学校的学习,农民学员不但掌握了鲜食玉米种植的各种技术,提高了个人素质,龙洋村随即成立了鲜食玉米种植合作社,全部田间学校的农民学员都加入了合作社。
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农民人均土地面积少,怎样使有限的土地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提高农民收入,是农村干部及需考虑的问题。村支书杨荣生带领支部一班人积极联系有关部门,请专家多方筹划,出主意想办法,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上做文章,调整种植结构,根据本村资源条件发展冷凉菜种植,于是,他开始动员农户发展种植蔬菜,这个提议农民不易接受,因为农民没种过菜,又担心种出后卖不出去,大多数农民犹犹豫豫,杨荣生没有退缩,多次和田间学校辅导研究怎样对农民进行培训,提高农民增加对种植蔬菜的认识,并多次请专家到村为农民讲课,组织村民代表外出参观,通过专家授课和外出参观使农民开阔了眼界,发展设施蔬菜生产模式很快被农民接受,全村2009年春建设大棚267栋,杨书记建了6各设施大棚。
设施建好了,管理技术农民不懂怎么办,杨书记和田间学校辅导员积极配合,互相探讨,对讲课内容、讲课方式协商加以改进,双方达成了共识。很快龙洋村冷凉蔬菜农民田间学校就开班了。杨荣生既是学员又是组织者,每次田间学校开课杨荣生都积极参加,认真学习,积极组织参与讨论,并把学到的知识以生产实践相结合,摸索出一套冷凉蔬菜种植技术,在讨论时把自己学到的知识和生产实践摸索出的经验毫不保留的向农民传授,同时更加激励了农民学习蔬菜种植技术的积极性。
农民学习提供方便,在杨荣生与有关领导的协议条下,争取北京市推广站和密云县推广站支持,捐赠各类蔬菜技术图书300多册,各类蔬菜技术挂图18幅,在龙洋村建立科技书屋,为农民学习技术创造了条件。杨荣生把自家的大棚作为田间学校的试验田,一棚番茄、一棚辣椒,按照技术人员的技术要求科学管理,长势喜人。在管理的关键环节,田间学校的学员多次到老杨棚里观摩,老杨把学习体会和自己琢磨出的管理方法交给学员,使学员很快掌握类番茄、辣椒的管理技术,增强了农民学习技术的兴趣。
通过田间学校的学习,杨荣生了解到番茄、辣椒种植非常适合本村的设施大棚。随即与农业技术推广站相关领导联系,请专家为本村蔬菜种植出谋划策,通过实地考查,技术人员认为洛阳村发展番茄、辣椒两种蔬菜比较适合,专家决策与杨书记想法不谋而,因此今年龙洋村设施大棚全部种植番茄和辣椒。截止到目前龙洋村田间学校已开办35期,组织观摩和现场教学22次,并且接待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组织的农业部、河北省有关领导和各郊区县田间学校辅导员参加的田间学校教学观摩活动。通过田间学校的学习、观摩,使农民学员掌握了蔬菜种植的技术,提高了个人素质,提高了农民对团队合作意识重要性的认识,也培养了许多向杨荣生这样的优秀农民学员和组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