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名 《羊繁殖员》
定 价 11.40元/本
分 类 家畜养殖
图书类型 畜禽繁殖员系列
组 编
主 编 田树军
指导老师
出 版 社 中国农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2年11月
开 本 850×1168 1/32
内容介绍前 言
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缺乏转移就业的职业技能,难以提升从业的岗位层次。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是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农民就业能力、增强我国产业竞争力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等对做好该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和部署,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农业部、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科技部、建设部共同组织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简称为“阳光工程”)。
为了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农业实用型技能人才,根据农业部《关于做好2010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实施工作的通知》(农办科[2010])精神,我们编写了“羊繁殖员培训教材”。本教材紧紧围绕提高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以培养为“三农”服务第一线的应用性专门人才为主要目标,教材力求通俗易懂,强化实践技能,理论密切联系实际,在注重基础理论的同时,特别强调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
本教材共分六部分。第一部分“基本知识”,介绍从事羊繁殖技术所需要的基础知识;第二部分“发情鉴定及发情控制技术”,第三部分“人工授精技术”,第四部分“胚胎移植技术”,第五部分“妊娠诊断及接产技术”,详细介绍养羊生产中的实用繁殖技术;第六部分“繁殖障碍及其防治技术”,介绍羊繁殖障碍发生类型及其防治技术措施。
本教材作为羊繁殖员培训的专用教材,目的是着力提高培训人员的实际操作技能,掌握当前羊繁殖领域的实用新技术、新成果,培养和造就大批懂技术、能示范的专业技术人员。同时本教材也可作为从事羊繁殖技术的农村社会化服务组织和专业合作组织的从业人员、适度规模动物养殖场的技术人员及农民的参考用书。
本教材因编者水平、能力有限,难免不存在遗漏和错误之处,敬请提出宝贵意见。
编 者
目 录
一、基本知识
(一)生殖器官解剖结构及其功能
1. 公羊的生殖器官和机能
2.母羊的生殖器官
(二)羊繁殖的基本规律
1. 公羊繁殖的基本规律和特点
2. 母羊繁殖的基本规律和特点
(三)常用生殖激素及其生理功能
1.生殖激素与繁殖的关系
2.生殖激素的作用特点
3.生殖激素的种类、化学特性及主要生理功能
二、发情鉴定及发情控制技术
(一)发情鉴定技术
1. 外部观察法
2. 试情法
3. 阴道检查法
(二)发情控制技术
1.同期发情技术
2.诱导发情技术
三、 人工授精技术
(一)人工授精的意义
1.提高种公羊的配种效率
2.加速杂交改良,促进育种进程
3.降低种公羊饲养费用
4.避免各种生殖道传染病的传播
5.有利于提高母羊的受胎率
6.扩大种公羊的配种地区范围
(二)人工授精站的建设
1. 人工授精站建筑要求
2. 人工授精所需仪器、设备、物品及药品
(三)人工授精技术程序
1. 采精
2. 精液品质检查
3. 精液的稀释
4. 精液的保存
5.精液的运输
6. 输精
(四)提高人工授精受胎率的技术措施
1. 提高精液品质
2. 加强母羊的饲养管理及进行准确发情鉴定
3. 提高输精技术水平
4. 合理使用生殖激素
(五)评定人工授精效果的主要指标和计算方法
1.评定指标及计算方法
2. 记录表格
四、胚胎移植技术
(一)胚胎移植的意义
(二)胚胎移植的生理学基础和基本原则
(二)胚胎移植的准备工作
1. 胚胎移植羊的准备
2. 胚胎移植室的准备
(三)胚胎移植技术程序
1. 供体羊的超数排卵
2. 受体羊的同期发情和发情鉴定
3. 供体羊发情鉴定与配种
4. 胚胎采集
5.胚胎的检查与鉴定
6.胚胎移植
五、 妊娠诊断及接产技术
(一)妊娠诊断技术
1.外部观察法
2.腹壁触诊法
3.超声波探测法
(二)接产技术
1. 产前准备
2. 分娩预兆
3. 分娩过程
4. 接产与助产技术
5. 新生羔羊的护理
6. 产后母羊的护理
六、 繁殖障碍及其防治技术
(一)公羊繁殖障碍及其防治技术
1.先天性不育
2. 营养性不育
3.管理性不育
4. 疾病性不育
5.功能性不育
(二)母羊繁殖障碍及其防治技术
1.先天性不育
2.营养性不育
3.环境气候性不育
4.衰老性不育
5.疾病性不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