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农业  政策法规  展会报道  园林新闻  景观动态  企业渠道  标准规范  人物访谈  教育动态  工程动态 

2006年全国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生猪技术指导工作方案

   日期:2014-07-06     作者:    文章来源:    浏览:59    评论:0    
核心提示:为贯彻落实《关于推进农业科技入户工作的意见》(农办科[2004]8号)精神,根据《全国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管理办法(试行)》(农办科[2005]40号)和《2006年全国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实施方案》(农办科[2006]12号)的要求,切实做好2006年全国农业科技入户示

为贯彻落实《关于推进农业科技入户工作的意见》(农办科[2004]8号)精神,根据《全国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管理办法(试行)》(农办科[2005]40号)和《2006年全国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实施方案》(农办科[2006]12号)的要求,切实做好2006年全国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技术指导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一)在16个县,培育12000个科技示范户(以下简称“示范户”),辐射带动24万个农户。
(二)示范推广大白猪、长白猪、杜洛克猪3个全国生猪主导品种和人工授精、疫病防疫、健康养殖、圈舍改造4项主推技术,以及若干地方优良培育品种和先进实用技术。
(三)示范户先进实用技术入户率达到90%以上,生产水平提高,与前三年平均相比,全群料肉比、每头母猪年提供商品猪数、全期日增重提高5%~8%。
(四)养殖环境得到改善,示范户的科技素质得到提高。
(五)引导生猪养殖户发展经济合作组织、技术服务组织。探索不同地区生猪科技入户的有效途径和模式,为全面开展生猪科技入户工作奠定基础。

二、工作区域
2006年全国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生猪技术指导工作区域涉及12个省(自治区),包括16个示范县,其中重庆渝北区为肉鸡肉鸭示范县(见附件1)。

三、工作内容
(一)加强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推广。在全国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15个生猪示范县示范推广大白猪、长白猪、杜洛克猪3个瘦肉型生猪品种,示范推广疫病综合防治、健康养殖、人工授精、圈舍改造4项技术,从种猪科学利用、疫病防治、高效饲养、适宜环境四方面解决我国目前养猪生产效率不高的问题;肉鸡的主推品种为艾维茵肉鸡、三黄鸡,肉鸭的主推品种是麻鸭、樱桃谷鸭和花边鸭,主推技术为保温育雏技术、配合饲料技术、适度规模养殖技术和家禽粪无害化处理与综合利用技术。
(二)加强培训,强化技术到位率。在2005年科技入户的基础上,2006年继续加大培训力度,科技入户重在“技”字,必须加强对技术指导员层面的培训。各地要根据本地实际,有针对性地选择农民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点作为技术推广的重点,每次培训和每项技术都具有针对性,解决农民生产中的薄弱环节。重点要抓好以下五方面的技术,一是结合养殖户实际生产条件和市场需求,选择相应的品种和杂交组合;二是母猪高产、仔猪饲养技术,特别是品种改良以后,对营养、饲养管理的要求更高;三是疾病综合防治技术,在2005年通过培训,示范户预防观念改变的基础上,加强免疫程序、操作技术要点培训,提高消毒的有效性,继续推广“全进全出”饲养方式;四是继续推广圈舍改造技术,改善猪的生存环境,为其生产水平的发挥创造条件;五是结合沼气建设,推广“猪—沼—果(菜)”为主的生猪生态养殖模式。
在发挥技术指导员作用的同时,还要充分发挥核心示范户的带头作用,带动周围养殖户使用科学技术和方法,通过言传身教,提高技术的普及速度和普及率。
(三)探索技术入户新机制。认真组织并积极参与开展示范户、辐射户和一般户相结合的工作调研,总结生猪科技入户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效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积极探索推进农业科技入户工作的长效机制;并加强对散、小户的技术服务力度,积极转变他们的养殖观念;积极发展各种专业合作组织、协会,发展新形势下的技术推广体系。

四、工作分工
  根据《农业部科技入户工程专家组工作制度》的要求,实行技术工作首席专家责任制,全面实行目标责任管理。部、省、县生猪首席专家和技术指导单位要制定工作计划,明确工作目标、实施进度和保障措施,建立工作网络。各级生猪首席专家要在同级科技入户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领导下开展工作,并接受上级生猪首席专家的工作指导。省、县级农业科技入户工程生猪首席专家要根据本地区养猪生产实际情况和农业部科技入户工程生猪首席专家工作日程,制定工作日程,并报同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专家组备案。
  农业部生猪首席专家的职责是,负责制定全国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生猪技术指导工作方案,审核有关省(直辖市)科技入户工程生猪技术指导方案,筛选、推荐全国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参与各示范县的技术培训,巡回督导、检查省、县级生猪首席专家的工作,解决全国科技入户实施过程中的共性和重要技术问题,及时通报和总结生猪技术指导进展情况,总结生猪科技入户工程经验。
省级生猪首席专家的职责是,制定本省(直辖市)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生猪技术指导方案,筛选、推荐本省优良品种和适用技术,审核本省生猪示范县技术指导方案,检查指导县级生猪首席专家的工作,参与本省(直辖市)生猪示范县的技术培训,解决本省科技入户工程实施过程中的技术问题,开展技术宣传,组织技术观摩和宣传,撰写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生猪技术指导工作中期总结和年度报告。
  县级生猪首席专家的职责是,协助县级农业主管部门遴选示范户,评审技术指导单位的技术工作方案,制定入户培训和技术指导工作计划,督导技术指导员开展工作。负责核心示范户的生产资料统计,编发本县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生猪技术指导进展情况简报;撰写本县生猪技术指导工作中期总结和年度报告。

五、工作网络
各级生猪首席专家、指导员之间要建立密切联系,构建全国生猪技术指导工作网络,形成“部级专家—省级专家—县级专家—技术指导员—示范户”的技术推广网络和科技成果快速转化通道。鼓励各级养猪协会、龙头企业参与科技入户工作。
农业部生猪首席专家要及时跟踪检查各生猪示范县技术指导工作进展情况,通过电话、互联网和现场观摩等方式组织各级专家进行相互检查和工作交流,认真总结经验,加强技术指导工作部署。

六、工作进度
2006年1~3月:召开全国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生猪技术工作会议,制定《2006年全国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生猪技术指导工作方案》,审核生猪示范县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实施方案,建立技术指导工作网络,确定培训内容和重点。
  2006年4~6月:对技术指导员、示范户进行集中培训,培训重点是饲料配制技术、环境控制技术,开展入户指导,对重点示范户进行跟踪指导,督促省专家组工作,收集有关数据、资料,对县级专家进行一次集中培训。
    2006年7月:召开2006年全国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第二次生猪技术工作会议,总结前一段时间工作,研究解决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研讨7~9月高温、高湿季节养猪技术,部署下半年生猪技术指导工作。
  2006年8~11月:落实2006年全国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第二次生猪技术工作会议安排,开展以预防秋季呼吸道疾病为重点的技术培训和指导工作。
  2006年12月:总结全年生猪技术指导工作,对有关省(直辖市)生猪科技入户工作进行绩效评价,制定下一年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生猪技术指导工作方案,推荐下年度全国生猪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

七、工作要求
(一)切实履行技术指导与服务职责。农业部科技入户工程生猪首席专家要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到各示范县开展养猪技术指导和国内外养猪技术发展的宣讲工作,到各示范县2次以上,调研45个示范户;省级农业科技入户工程生猪首席专家要结合本地养猪生产实际,做好疫病防治、规范饲养技术的指导,针对本省示范推广的生猪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对县专家、技术指导员开展技术培训2次以上,到示范县4次以上,调研示范户90个以上;县农业科技入户生猪首席专家要对技术指导员、重点示范户开展技术培训4次以上,调研本县全部示范户,对本县技术指导员进行业绩评价,收集重点示范户的生产数据,为开展绩效评价提供依据;技术指导员要与示范户建立经常性联系,深入示范户家中和生产一线开展技术指导与服务,及时帮助解决生产实际难题。
(二)加强信息沟通。各级生猪首席专家要在每季度末向上一级首席专家和同级科技入户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及时汇报工作,撰写工作总结材料。总结内容应包括工作内容、工作效果、存在的问题、典型事例、对策建议、技术文件、照片录像等
要建立简报制度,省、县级生猪首席专家要根据实际情况,不定期编制本地区技术指导工作简报,及时反映技术指导工作进展情况。部级生猪首席专家根据省、县级专家报送的工作报告和简报,定期编制全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技术工作简报,供各级农业科技入户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和专家参阅。
(三)加强监督检查。全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各级生猪专家要加强示范户的调研,了解示范户的需求,研究解决科技入户工程实施中的技术问题。要配合各级农业主管部门做好生猪示范县科技入户工程的验收工作,按照“六查六看”的方式加强监督检查。一查队伍建设情况,看技术指导员是否合格、到位;二查科技示范户建设情况,看示范户及其辐射农户是否落实;三查物化补贴情况,看补贴是否真正落实到户到人;四查入户指导情况,看技术指导员入户指导绩效;五查实施效果,看示范户“三个能力”提高程度;六查工作档案情况,看有关工作资料是否收集齐全。
  各级专家组要对本地区生猪科技入户示范工程进行总体效果评估,并将评估结果作为技术报告写进各示范县的年终总结。2006年每个示范县选择50自繁自养户进行绩效评估。

附件


点击浏览该文件

 
标签: 政策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14033551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