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农业  政策法规  展会报道  园林新闻  景观动态  企业渠道  标准规范  人物访谈  教育动态  工程动态 

小麦病虫防治

   日期:2014-07-06     来源:百度百科    作者:百度百科    浏览:107    评论:0    
核心提示:小麦 庄浪县地处六盘山晚熟冬麦区[1.2],小麦是全县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历年播种面积在2.00万hm2以上,占粮食作物面积的40%以上,小麦的丰歉直接影响到群众生活和农村经济的发展。2005年全县冬小麦播种面积2.27万hm2,平均产量只有2586㎏,究其原因是以小麦条锈

小麦
    庄浪县地处六盘山晚熟冬麦区[1.2],小麦是全县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历年播种面积在2.00万hm2以上,占粮食作物面积的40%以上,小麦的丰歉直接影响到群众生活和农村经济的发展。2005年全县冬小麦播种面积2.27万hm2,平均产量只有2586㎏,究其原因是以小麦条锈病为主的病虫危害所致,依据《甘肃省植保专业统计工作暂行规定》[3]抽样调查,条锈病属大发生年份[4],全县化学防治面积1.8万hm2,挽回损失10011t,但由于综合防治措施落实不到位,仍造成全县小麦减产22.3%[5],实际损失2375t,因此,深入研究其发生发展规律,对控制条锈病危害,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增加农民收入有着重要的作用。   

    1. 庄浪县小麦条锈病发生程度与防治情况   

    从20世纪80年代初至今26年中,根据庄浪县植保专业统计资料分析,小麦条锈病在中等发生以上年份就有14年,其中:特大流行1年,大发生5年,中等偏重4年,中度4年,详细情况列表1。   

    2004年小麦条锈病发生面积2.03万hm2,占冬小麦播种面积的95.7%,是自1984年、1985、1990、2002年以来,流行速度最快,发生范围最广,损失最重的年份。   

    2. 庄浪县小麦条锈病发生特点   

    2.1. 春季发病迟,夏季流行快   

    庄浪县属六盘山晚熟冬麦区 [1-2,6-7] ,是全省冬麦区发病较迟的县市之一,条锈病在中度偏重和大发生年份夏季流行期在5月上中旬就开始,具有发病时间长,危害重的特点,中度以下发生年份流行期在6月上旬至7月中旬,具有发生期迟,如遇6-7月多雨年份,突然暴发流行的特点。因此,调查预报和防治工作上有自己的特殊性,要结合省市植保部门预报,积极主动的为地方政府当好参谋,不因早熟麦区条锈病重而谎报病情,也不因早熟冬麦区病情轻而忽视防治。2004年4月5日小麦返青拔节期按《小麦条锈病测报调查规范》普查时发现越冬病叶后,6月28日发病面积达到2.03万hm2,病田率100%,病点率100%,普遍率83.3%,严重度40%,病情指数33.3%,极易感锈品种地块点片或全田“穿黄袍”甚至出现“锁口黄”,千粒重下降24.2%。   2.2.越夏范围广,寄主植物衔接紧   

    六盘山(关山)脉由北向东跨经庄浪县通边、通化、郑河、韩店、永宁5乡镇,大庙山、二郎山、大高山、蜗牛山、水洛北山、大山梁、唐山梁等7条山脉呈树枝状由东(北)向西贯穿全境,岔李河、水洛河、庄浪河、葫芦河依山弯曲延伸,将全县分割成岔李、水洛、乐正、南湖、阳川5条河谷川台地,呈现出千沟万壑,河谷丘陵相间,山川交错的地理特点。冬小麦种植区域垂直分布在低海拔1405m到高海拔2300m之间的河谷川地,山地梯田中,垂直高度895m,收获期从低海拔6月下旬开始,到高海拔地区8月上旬结束,收获期长达50多d,播种期从高海拔地区9月上旬开始,到低海拔地区10月上旬结束,播期40多d,形成了晚熟小麦与自生麦苗共生期30d左右,复种作物田间自生麦苗与小麦秋苗共生期50-60d,场边路旁自生麦苗与小麦秋苗共生期90d左右,境内最热7月份,全县平均气温20℃,除本县阳川、万泉、朱店等乡镇河谷川区小麦收获期条锈病菌形成“冬孢子”外,大部分地区日平均气温低于20℃,使条锈病菌容易跨过越夏的最高上限温度22-23℃[2,6,7],凉爽高湿的环境,有利于来自关山高海拔晚熟冬麦上越夏菌完成向低海拔地区自生麦苗侵染越夏的过程,顺利渡过无小麦生长的休闲期和病菌的高温期。另外,在麦田地边冰草上发生的条锈病,其发生范围广,多雨的夏季病重,是否在小麦条锈病菌侵染循环中起越夏寄主的作用,需作进一步研究。   

    按照全国小麦条锈病大区流行越夏基地划分,庄浪县属西北片六盘山晚熟冬麦和自生麦苗越夏区,在条锈病大区间循环中,本区又是西部条锈病越夏区向关中,华北麦区传播越夏菌源的“桥梁地带”[6]。   

    2.3.自生麦苗和秋苗感病轻重,关键因素在8-11月降水   

    当秋播小麦出苗后,受到来源于复种作物田间自生麦苗,场边路旁自生麦苗上越夏菌的侵染,秋苗开  小麦
始感病,发病期长达60d左右。表4列出了秋苗条锈病发生程度( )与8-11月降雨量(x1)和越夏菌量(x2)的关系,经多元回归统计分析[9], ……公式①,(e= 下同)[10],经F检验,F回=37.027***>F0.005(13,2)8.19,说明所求方程自变量与依变量之间存在着极显著的正相关性,进一步计算多相关系数r测验[9]( , ,下同),r1y=0.818**,r2y=0.873**,r1y ,y2y>P0.01(14,1)0.623,说明x1和x2两因素与 之间存在着极显著的正相关性;r12=0.525*>P0.05(14,1)0.497,因素x1与x2之间也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性,作如下相关分析说明:   

    第一,秋苗发病程度主要受8-11月份降水的影响,特别是受10、11两月降雨的影响,而自生麦苗发病又受8、9两月降雨的影响,自生麦苗感病程度对秋苗发病影响较大;   

    第二,8-11月降雨量对自生麦苗发病程度的交互作用显著;   

    第三,在多雨年份,自生麦苗因雨多,得水肥,苗多苗壮,因湿而病重,传到秋苗,又使其致病,湿而复重,则越冬基(级)数高,反之低的特点。   

    2.4. 海拔1650m以下水浇地常见越冬,1650—1800m旱地偶然越冬   

    庄浪县小麦秋苗期,条锈病历年发生较重,但入冬以后,降雨(雪)减少,低温冷冻,气候干燥,抗冻性差的小麦品种很难越冬,因此,条锈菌是否能越冬,是农技推广工作者争论的焦点和研究重点,也是制定防治策略的重要依据,为此,我们从1989年秋按《小麦条锈病测报调查规范》提出的思路与方法,在蒲崇建等人研究总结平凉地区小麦条锈病发生特点[11]的基础上,采取定点标记,室内盆栽,系统普查三种方法从事观察研究17年,现将结果简述如下。   

    2.4.1.病叶症状 “小雪”过后秋苗上发生的单片病叶和传病中心,病叶逐渐褪绿发黄,整片病叶或局部病斑也逐渐变干。从“大雪”到“惊蛰”100多d,低头慢步踏查很难找到病叶,蹲点细查和在秋苗期标定的点上,可调查到三种类型病叶。①干枯病叶;②半干半绿的病叶;③病叶严重度在5%以下的小病斑;另外,褪绿黄斑,疱状条斑,白色花斑不产生新的夏孢子。   

    2.4.2.越冬部位及形态 从田间挖回的样本室内盆栽验证:①病叶中部及叶尖上的夏孢子死亡较早,不能越冬,而像“耳屎”样“夏孢子”堆集在麦苗心叶基部分蘖处,引起主茎第3叶、第4叶和一级分蘖第1叶感病;②“小病斑”病叶和“半干半绿”的病叶能产生新的夏孢子,干枯30d的病叶,保湿培养后能产生新的夏孢子,而40d后的干病叶则出现“疱状”条斑,但孢子堆不破裂;③从“冬至”到“立春”60多d夏孢子颜色成铁锈色,则以潜育菌丝[2,6,7]越冬,其它时间以桔黄色的夏孢子形态存在,但因年份和地理环境条件而异。   

    2.4.3.越冬的环境条件 从冬至到立春低温下,病叶受冻出现干枯状,但下述五种环境病叶干枯较迟:①麦田低凹,遮风向阳,田间湿度高;②早播麦田,越冬期有3-5个分蘖,病叶紧贴地面,表墒充足;③积雪,地膜等覆盖物之下;④海拔1650m以下水浇地;⑤具有抗寒、抗旱的特性,强冬性小麦品种。   

    2.4.4.不能越冬(春)的环境条件 ①因旱不能正常秋播下种,播种质量不高,越冬苗情差,一类苗占小麦播种面积的50%以下;②秋冬连旱,返青苗弱,一、二类苗比例比冬前下降,3、4两月降雨小于平均值以下;③春季麦田底墒差,4月份大风扬尘天气多,气温回升缓慢,连续出现强降温冻害。旱地小麦符合上述条件之一者,条锈病不能越冬。   

    2.4.5.越冬期因素分析 按照农业气候学定义,庄浪县进入冬季时间是每年12月至来年的2月份,所  小麦收割
以,我们把1989—2004年调查的小麦条锈病越冬资料与主要气象要素结合起来,以历年春季调查的条锈病发生程度y为依变量,日平均≤-10℃日数(d)x1,12月至来年2月降雨(雪)量(㎜)x2,上年秋苗发病程度(表4,y栏级数依次后退一年)x3为自变量,按三元一次回归分析法[9]列表5,得到越冬回归方程 ,经方差分析,F回=26.904***>F0.005(12,3)7.23,回归关系极显著,进一步计算各因素相关系数r值,r2y=0.668**,r3y=0.673**,r2y,r3y>P0.01(14,1)0.623,回归关系呈极显著的正相关性,r13=-0.442,r1y=-0.459接近P0.05(14,1)0.497显著水平,作如下分析:   

    第一, 秋苗发病基(级)数高,12月至来年2月降雨(雪)多的年份,条锈病春季发病重,并有着极显著的正相关性,反之则轻。   

    第二, ≤-10℃日平均气温天数越多,对越冬条锈病菌愈不利,愈容易冻死冻伤病叶及病组织,并对春季病害发生程度成明显的负相关性。另外,干湿交替,寒流冻害等气象要素也能造成病组织死亡。   

    2.5. 发病时间呈阶梯型,区域间特点较明显   

    参照庄浪县农业生态区划、农业气象区划、种植业区划、行政区划内容,研究制定适合小麦条锈病发生发展特点的自然区划,对调查预报、综合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庄浪县年降雨量489㎜,年均气温8.1℃,其地理、热量、降水分布的总特点是:东北高寒阴湿,西南温暖干燥,热量随海拔升高而递减,降水随海拔升高而增加。从小麦条锈病发生区域(表6)的海拔高度,最热七月,最冷一月份气温,年降水量,种植制度(复种指数)综合分析,能够满足其周年发生的环境要求,使其在春夏秋三季不断繁殖扩展,尤以夏秋两季寄主、温湿度条件最适宜。   

    2.5.1.早发(越冬)区 包含温暖河谷川区的阳川、万泉、朱店、水洛、良邑、南坪6乡镇川水地,全县海拔1650m以下沟道阴湿,避风向阳的山地梯田,约占全县小麦面积的20%。地理气候特征相似于天水市的北部,条锈病菌能够越冬,而且发病时间早,后期容易暴发流行,向全县及周边地区传播早期病源。   

 

    2.5.2.自生麦苗越夏区 包含南湖、岳堡、杨河、赵墩、大庄、卧龙、柳梁、水洛、良邑、南坪、盘安、通化12乡镇海拔1650-1900m的山地梯田,川旱地及凉冷灌渠的川水地,约占全县小麦播种面积的50%。该地区“立群山之中,夏无几日”,条锈病菌在积雪时间长,或温暖湿润的年份能够越冬,一般年份“立夏”以后外来菌源侵染时开始发病,复种作物及休闲地中自生麦苗,密度高,苗龄大,发病早而重,是向全县及周边地区小麦秋苗传播越夏菌源的中心区域。   

    2.5.3. 关山晚熟小麦越夏区 包含郑河、韩店、通化、永宁及盘安、岳堡、杨河东北部海拔1900-  小麦收割
2300m高寒阴湿晚熟地区,约占全县小麦播种面积的30%。该区域“居关山之中,无暑夏日”,条锈病菌不能越冬,外来菌源侵染发病时间在“芒种”过后,小麦收割期8月上旬,“冬孢子”产生之前,相邻地区的自生麦苗已经感病,是本县及周边地区自生麦苗感病的“病菌源头”,也是酷暑期保存条锈病菌的“主要基地”。   

    临汾市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在今年的小麦秋播生产中,狠抓了良种良法配套及病虫害综合防治工作,通过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使全市的秋耕生产进展顺利。据统计,全市小麦总播种面积达370.14万亩,比上年的368.4万亩增1.6万亩。其中水地122.5万亩,旱地247.64万亩。当前,无论是旱地还是水地,小麦苗情长势良好。全市小麦秋播速度快、质量好,为2009年的小麦生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标签: 科普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14033551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