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古建资讯  世界自然文化遗产 

我国用生态技术调控玉米病虫害

   日期:2009-07-16     来源:西农网    作者:西农人    浏览:97    评论:0    
核心提示: 记者近日从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获悉,国家“十五”农业科技攻关项目“玉米重大病虫害可持续控制技术研究”课题取得进展。据主持该项课题的王振营研究员介绍,他们的研究明确了我国不同玉米生态区病虫害的发生趋势。在东北生态区发现一种新病害~~
   记者近日从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获悉,国家“十五”农业科技攻关项目“玉米重大病虫害可持续控制技术研究”课题取得进展。据主持该项课题的王振营研究员介绍,他们的研究明确了我国不同玉米生态区病虫害的发生趋势。在东北生态区发现一种新病害~~玉米鞘腐病;黄淮海玉米区桃蛀螟危害呈明显上升趋势;西南生态区玉米疯顶病新病害的发展势头需要密切关注。

  玉米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仅次于小麦、水稻,居第三位,除食用外,在发展我国的畜牧和水产养殖业中更是具有战略性意义的作物,而且在医药、化工方面也有广泛用途。目前我国每年玉米种植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22%,占粮食总产量的20%。我国有玉米虫害150多种,病害30多种,能够造成较大危害的病虫10多种。玉米病虫灾害造成产量损失在常年发生条件下为10%~20%,大发生时高达30%~50%,甚至绝收。

  据介绍,研究人员在不同玉米生态区开展的重大病虫害生态调控技术研究中,通过平衡施肥和增施钾肥,使东北示范区的玉米茎腐病得到明显控制,并且起到明显增产作用。东北示范区还以种植抗病品种“连玉14”等为基础,以种衣剂拌种及利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等措施为核心,运用保健栽培技术,使玉米螟防治效果达70%,每666.7平方米挽回玉米损失43.2公斤。近年东北春玉米区玉米丝黑穗病回升严重,一般发病10%~30%个别品种和地块在50%以上。研究表明丝黑穗病病原菌出现生理分化现象,是近年来该病严重回升的原因。为此筛选出针对不同玉米生态区的高抗丝黑穗病的主栽和后备品种30个,兼抗4种以上玉米病害的多抗品种17份;同时筛选出对丝黑穗病生理分化具有鉴别作用的玉米自交系9个,为深入研究丝黑穗病病原菌生理分化和抗病育种提供了科学依据。另外还筛选了有效的化学种衣剂,用以控制玉米丝黑穗病。

  在黄淮海生态区,初步明确了不同耕作和栽培措施以及不同玉米品种对病虫发生规律及对天敌种群数量的影响。在示范区筛选的多抗玉米品种“郑单958”,结合人工释放赤眼蜂控制玉米螟和穗期棉铃虫,对玉米螟防效达84%以上。同时强调优化栽培措施,有效控制了主要病虫害。

  在西南生态区筛选出对玉米纹枯病抑制作用可长达105天以上的拌种药剂及最佳配比,在整个玉米生长季节对纹枯病均有较好控制作用,可作为今后一项重要的综合防治措施。针对西南地区玉米螟防治长期依赖化学剂的现状,引入了白僵菌和赤眼蜂治螟技术,防治玉米螟效果高达80%以上,真正达到无公害要求。

  王振营说,课题在基础研究方面也获得多项新成果,主要包括:运用分子检测技术发现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的病菌致病力存在差异,为从DNA水平进一步研究弯孢菌叶斑病菌的遗传和分化奠定了基础,对于选育抗弯孢菌叶斑病的玉米品种具有重要意义;利用现代生物技术使一种抗玉米矮花叶病毒蛋白正确表达,为玉米矮花叶病控制提供了新途径。

 
 
标签: 生态种植
打赏
 
更多>同类农业技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14033551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