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古建资讯  世界自然文化遗产 

玉米双垄全膜覆盖集雨

   日期:2009-07-17     来源:西农网    作者:老乡    浏览:2    评论:0    
核心提示:该技术核心是通过大小双垄覆盖地膜,充分接纳降雨,特别是春季5毫米左右的微小降雨,汇集雨水进入播种沟,保证玉米正常出苗,降水利用率达到90%;并有效地减轻了土壤表面的风蚀和降雨冲刷。一般在播前10~15天整地施足基肥,用步犁起步,小垄宽40~50厘米,垄
    该技术核心是通过大小双垄覆盖地膜,充分接纳降雨,特别是春季5毫米左右的微小降雨,汇集雨水进入播种沟,保证玉米正常出苗,降水利用率达到90%;并有效地减轻了土壤表面的风蚀和降雨冲刷。一般在播前10~15天整地施足基肥,用步犁起步,小垄宽40~50厘米,垄高15厘米;大垄宽70~80厘米,垄高10厘米。用铁齿耙好垄面,无土坷垃,形成人小垄和播种沟,用120厘米超薄膜全地面覆盖,然后在垄沟内按种植密度要求的株距先打孔,以便接纳降雨,于4月中旬播种,株距33~40厘米,亩保苗3300株左右。
  
   旱地玉米双垄全膜覆盖集雨沟播栽培技术,是针对半干旱区存在的传统地膜覆盖模式纳墒与保摘的矛盾而提出的。主要内容:
  
   1、整地、施肥,选择旱川地、梯田地或在15度之下的缓坡地:施肥以农家肥为主,结合秋季耕耱1次性施入农家肥。
  
   2、起垄采用齿距为小行40厘米,大行80厘米的划行器划行,用步犁沿小行划线向中间翻耕起小弓形垄,起垄后覆膜。
  
   3、在播种孔点播,深3~5厘米。每穴粒种子,及时放苗、定苗、抓好田间管理,及时追肥。
   试验结果表明,用该技术比垄作条膜覆盖栽培的玉米生育期平均土壤含水量高49.3%,提高了作物有效耗水比(蒸腾/蒸发);其株高、穗长、穗粒重、千粒重等产量性状均明显好于垄作条膜覆盖栽培的玉米,增产效果显著。  
 
标签: 生态种植
打赏
 
更多>同类农业技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14033551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