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海拔1100多米的印江自治县缠溪镇湄沱村,村民李国富正忙于在菜地里管理绿油油的菜苗。今年,该村蔬菜长势喜人,菜农们喜上眉梢。
近年来,印江自治县把发展蔬菜产业作为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重要产业,打造安全放心的“菜篮子”工程。
李国富的菜园子以西红柿、辣椒、四季豆、花菜等为主,有12个品种,“一亩地的收益相当于原来种玉米、红薯的3倍以上。”在李国富的带领下,湄坨村晚熟蔬菜发展迅速,目前村里申报2户蔬菜微型企业,成立高山冷凉蔬菜合作社,种植面积达到400亩。
李国富分享自己的“蔬菜经”:“抓住蔬菜市场季节时间差很关键,别人没有卖的,我这里有,这样就容易赚钱,好销售。”
窥一斑而见全豹,印江立足自然条件优势,制定出适宜各区域海拔高度的蔬菜生产模式。在低海拔550米以下的峨岭、中坝、朗溪等乡镇,以冬春早熟蔬菜、速生蔬菜、秋冬蔬菜的种植模式为主;在中海拔区域的板溪、天堂、永义等乡镇,以次早果菜速生蔬菜、夏秋蔬菜、速生蔬菜的种植模式为主;在海拔800米以上的缠溪镇湄沱村、沙子坡镇天星村等地,以速生蔬菜、特色瓜果、夏秋冷凉蔬菜的种植模式为主。
近年来,该县积极整合项目资金,加大财政扶持,先后整合水利、农业资源开发、高效设施农业等各项资金8000多万元用于扶持“菜篮子”工程蔬菜基地建设。
同时,该县通过金融贷款、项目争取来扶持蔬菜基地建设和加工企业运行,促进蔬菜向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实现产业链条的延伸。目前,全县已有蔬菜加工企业8家,生产的酸芋荷、辣椒、腌菜、薯粉等系列产品远销省内外。
“菜篮子”安全无小事。印江以创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示范县为载体,整治农业投入品市场和规范农产品生产管理,设立了365个村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报检点,聘请了300多名村级检测员。同时,投入300万元建立了1个县级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和17个乡镇农产品质量检测站建设,形成了一整套较为完善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
该县还加强蔬菜市场流通管理,做好农超、农企、农餐、农市、农宅、农网对接,并给果蔬产品建“档案”,确保产品质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