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安市属环渤海苹果生产优势区,市内山场广阔,自然生态条件良好,苹果栽培历史有百年之久,常年苹果栽培面积5万亩,年总产量2万吨,年实现产值1.32亿元。但也存在着果园经营分散,缺乏科学管理和精品名牌等问题,使得迁安在苹果产业化发展道路上蹒跚而行,艰难前进。2013年,迁安市农业畜牧水产局实施了农业部苹果标准园的创建项目。标准园的创建使迁安市来昌垣苹果园在林果规模经营、科学管理、品牌化建设和产品质量安全等四个方面得到极大提升,也助力了全市水果产业的发展,为全市果园生产经营建立了一个标准模式。
一、聚零为整的合作经营模式符合农业产业化发展方向,集约了生产要素,坚实了发展基础,提高了抗风险能力。
合作社吸收入社农户120多户,并先后投资200多万元硬化了道路2.4千米,铺设地下灌溉管道2000米,自流水渠3000米,建果园护栏8200米,改善园内基础设施条件。
2013年,园区内苹果平均亩产达到2240公斤,平均每亩效益10304元,园区每年节本增效237.6万元。
二、通过实施的“六统一”科学管理模式,实现标准园苹果的标准化生产,达到节本增效目的。
园区苹果生产全部了应用频振式杀虫灯、扑食螨、性诱剂、粘虫板等生态病虫防治技术,应用中高档育果纸袋套袋,推广果园覆草生草技术和配方施肥技术,减少了农药使用,提高了全红果率和优质果率,增加了苹果售价。
三、统一的注册商标和100%商品化处理扩大了市场影响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合作社注册了“冷口”水果商标,对苹果产品进行精选、分级、包装、冷藏等采后商品化处理,保证了苹果装箱标准。与北京、天津、大连、唐山、秦皇岛等地的客商建立了稳固的供销关系。
四、建立完善的产品质量追踪制度,确保生产档案可查询、流向可追查、责任可界定。
标准园完善了基地产品检测制度、基地准出制度和质量追溯制度,保障了苹果产品质量安全,实现了源头可追溯,流向可跟踪、信息可查询、产品可召回。
农业部苹果标准园的创建为迁安的水果产业发展树立了样板,指明了方向,引领着迁安水果产业走向标准化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