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农业  政策法规  展会报道  园林新闻  景观动态  企业渠道  标准规范  人物访谈  教育动态  工程动态 

2013年5月全国水产养殖病害预测预报

   日期:2014-07-06     来源:病虫害测报处    作者:病虫害测报处    浏览:23    评论:0    
核心提示:  5月份,全国水产养殖进入生产期。南方地区随着气温逐渐升高,水温达到16-28℃,水产养殖动植物进入快速生长阶段;北方地区的水温也随之升高,达到15-22℃。5月初将进入“立夏”节气,气温、水温等的不断升高使得鱼类、甲壳类等活动量增加,相应的饲料投喂

  5月份,全国水产养殖进入生产期。南方地区随着气温逐渐升高,水温达到16-28℃,水产养殖动植物进入快速生长阶段;北方地区的水温也随之升高,达到15-22℃。5月初将进入“立夏”节气,气温、水温等的不断升高使得鱼类、甲壳类等活动量增加,相应的饲料投喂量亦会有所增加,此时的养殖水体容易成为病原滋生和繁殖的有利环境,需严格做好消毒和遵循投喂“四定”原则。“小满”节气南方地区会出现局部高温多雨现象,需注意防范高温对水产养殖的影响。

  一、病害预测

  根据全国各地提供的近三年水产养殖病情测报数据和资料,现对5月份重要养殖品种、主要易发疾病、重点关注区域预测预报如下:

  草鱼:易发生草鱼出血病、烂鳃病、赤皮病、肠炎病、车轮虫病、锚头鳋病等。北方地区温度偏低,还需注意水霉病的发生。

  鲤、鲫:易发生细菌性败血症、烂鳃病、孢子虫病、指环虫病、锚头鳋病等。同时,当水温回升到8-20℃时,尤其在15-17℃时,鲤、锦鲤要警惕鲤春病毒血症的发生。异育银鲫要警惕“鳃出血”病的发生。

  罗非鱼:易发生链球菌病、车轮虫病等,重点关注区域为华南养殖地区。

  对虾:易发生白斑综合征、红腿病、弧菌病等。重点关注区域为东南沿海养殖区和华南养殖地区。

  中华鳖:易发生腐皮病、红脖子病、白底板病等。重点关注区域为长江流域养殖区。

  其他:鳜,要注意防范传染性脾肾坏死病;虹鳟,继续注意防范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重点关注区域为虹鳟主养区。

  二、防控措施

  1.关注天气变化,做好水质调控。由于今年北方地区4月份气温比往年偏低,进入5月份气温变化估计会比较明显,水温上升速度较快,因而要密切关注养殖水体水色、水温、pH值、溶氧量等变化,适时开启增氧机,根据养殖种类pH值需求,用生石灰等进行微调,以免水质恶化,导致鱼病多发。

  2.预防异育银鲫“鳃出血”病:①改变单养的模式,将异育银鲫与其他养殖鱼类或南美白对虾等混养。②选用优质的苗种。③调节好水质。④投喂免疫增强剂。⑤投喂优质饲料。⑥科学规范用药。

  现阶段对该病仍无有效的治疗措施,但在疾病的早期,通过外泼消毒剂和内服药饵的办法可起到一定的效果,因此生产中必须坚持防重于治的原则。根据江苏省水生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总结研究,可采取以下方法防控:①减少饲料投喂量:发病前期或发病期间应减少饲料投喂量。②外用消毒:用硫酸铜、硫酸亚铁粉全池泼洒,池水药物浓度为0.7g/m3,隔天一次,连用2次;也可选用三氯异氰脲酸粉等药物全池泼洒,池水药物浓度为0.3 g/m3-0.4 g/m3,每天一次,连用2-3次。③内服药物:在饲料中加入三黄散,每50kg鱼用大黄、黄芩各150克,黄柏200克,拌匀后制成水中稳定性好的颗粒饲料,连续投喂7-10天。在拌三黄散投饲的间隔,每100kg饲料中也可拌8-10g诺氟沙星粉或者氟苯尼考粉等抗菌类药物进行投喂。

  以上所提到的疾病防治方法可登录www.adds.org.cn“水生动物疾病远程辅助诊断服务网”,在“常见疾病”栏目中有详细登载。

 
标签: 科普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14033551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