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猪蛔虫病
猪蛔虫病是由猪蛔虫寄生于猪的小肠所引起的一种线虫病,主要危害3-6月龄的仔猪。蛔虫能使仔猪生长发育不良成为僵猪,严峻的可引起死亡;成年猪多半为带虫者。
流行特点
寄生于猪小肠中的雌虫产出大量的虫卵。虫卵随粪便排出,在相宜的外界环境下,约经11-12天发育为含有感染性幼虫的卵。这种虫卵被猪吞食后,在小肠中孵出幼虫,并进入肠壁的血管,随血液被带到肝脏,再继承沿腔静脉、右心室和肺动脉而移行到肺脏。幼虫由毛细血管进入肺泡,在此渡过一定时期的发育阶段,此后再沿气管上行,后随粘液进入会厌,经食道而至小肠。在小肠中发育为成虫。
成虫寄生时表现消瘦、贫血、生长缓慢;蛔虫数量多时引起肠梗阻和肠穿孔,出现相应症状。有时蛔虫可进入胆管,造成胆道蛔虫病,引起共疸和腹痛症状。幼虫移行至肺时引起蛔虫性肺炎,临床表现为咳嗽,呼吸增快,体温升高,食欲减退和精神沉郁。
幼虫移行时常引起肝组织出血、变性和坏死;有的见肠中有数量不等的蛔虫。
治疗可用敌百虫(100毫克/千克,1次混料喂服)、左咪唑(8毫克/千克,1次混料喂服)、丙硫苯咪唑(10-20毫克/千克,1次混料喂服)、阿维菌素及伊维菌素(剂量同为0.3毫克/千克,1次皮下注射或口服)等药物。
应在仔猪2-25个月龄时全群驱虫一次,在规模化猪场应对公猪和母猪驱虫;保持饲料和饮水的清洁卫生;猪粪应常常清扫,并进行堆积发酵后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