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痘病毒引起的急性发热性传染病。牛痘危害性较小,绵羊痘危害大。表现皮肤和黏膜发生特异性痘疹。疫区立即预防接种,封锁,消毒,隔离病畜。治宜抗病毒抗菌消炎。羊痘是由痘病毒引起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绵羊为绵羊痘病毒,山羊为山羊痘病毒,各种动物的痘病毒各有其固定的宿主。绵羊比山羊易感。除造成死亡的损失之外,还影响羊毛品质、孕羊流产,羔羊死亡率高。该病全年均可发生,但以春、秋季节多发,传播很快。病羊的呼吸道分泌物、痘疹渗出液、痘痂及脱落的上皮都含有病毒,经直接和间接接触以及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病毒易被石炭酸、火碱、石灰水、福尔马林杀灭。潜伏期一般为6-8天(短可2-3天,长可达15-20天)。
症状和病变
病初发烧(41-42℃),眼、鼻粘膜充血,鼻孔流浆液、脓性分泌物。经1-2天发痘。在皮肤少毛或无毛处,如眼周围、唇、口角、鼻翼、四肢和尾内侧、阴唇、乳房、阴囊、包皮等处发生圆形、红色斑点,很快形成痘疹结节。以后,痘疹内充满浆液,形成水泡,其中央凹陷如脐,以后化脓转为脓疱。进而,脓疱破溃,结痂。以后痂脱落,留下红色瘢痕而愈。痘疹初为暗红,以后变为灰白,周围的红晕。此外,前胃和第四胃粘膜也见痘结。肺痘发生率25%,发生在膈叶或全肺,散布大小不等的灰红或灰白色圆形结节,切面干燥、无光泽。病理片见肺组织坏死,周围间质性肺炎;肺泡上皮增生或呈腺瘤样,填塞肺泡,使之成为实体。
每年定期注射鸡胚化羊痘弱毒疫苗。羊群中一旦发现痘,应立即隔离或淘汰病羊,未发病者紧急接种疫苗。羊痘流行地区应严格限制运出羊只及各种畜产品,只有当最后一只病羊死亡或痊愈两个月后,才能解除封锁。对病羊要加强饲养管理(保暖、给予易消化饲料、铺垫草等),皮下注射0.1%麝香酒精,局部涂布紫药水或碘酒,粘膜用0.1%高锰酸钾液洗,并涂碘甘油。
处方1
(1)0.1%高锰酸钾溶液500ml碘甘油100ml用法:病灶经高锰酸钾液冲洗后,涂碘甘油。说明:也可用1%醋酸溶液、2%硼酸溶液或1%来苏儿冲洗,涂布1%紫药水或氧化锌、硼酸软膏、磺胺软膏。
(2)抗绵羊痘血清10-20ml用法:棉羊一次皮下或肌肉注射。说明:牛痘症状较轻,一般不用血清疗法。
处方2
青霉素 400万IU链霉素500万IU注射用水40ml用法:一次肌肉注射,每日2次,连用5天。说明:用于防止并发症。也可用磺胺类药物。
处方3
预防羊痘鸡胚化弱毒疫苗0.5ml用法:羊尾部或股内侧皮内注射,免疫期1年。
处方4
预防牛痘苗10人用量用法:牛一次皮下注射。说明:用于病初的紧急预防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