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文房四宝我们会想到安徽宣城的宣纸,其实宣纸不仅仅只有宣城的,广东龙岩市的姑田宣纸也是很出名的。姑田宣纸是有一段很长的历史的,西农网特产频道小编就来为大家讲述姑田宣纸的历史由来。
姑田宣纸的历史由来
姑田宣纸起源于明代嘉靖(1552—1566)年间,明代时期便开始生产加工宣纸,至明代天启六年(1626年),姑田镇元甲村人氏蒋少林赴于邵武县禾坪乡,向当地人学习宣纸造纸技术,蒋少林经过三年的造纸经验,成功掌握了蒸煮竹丝、天然漂白、打浆方法和造纸、烘干等传统造纸工艺后,蒋少林返乡利用习得技术尝试利用当地独有资源造纸,用当地大量毛竹,加工制成青丝,经过多次试验、调制,成功试制出天然漂白手本纸(即宣纸“漂料纸”)。
至1802年,由于姑田宣纸纸质优异,姑田宣纸从广东大埔转销到泰国、越南、缅甸等地;直至1840年鸦片战争后,姑田宣纸又销往菲律宾、畅销国内外市场,逐渐与国外经销商接轨,挑担、船运、票号、酒铺等服务行业也突飞猛进的发展,使当地经济迅速蓬勃发展起来,民国初期,连城宣纸业达至巅峰时期拥有一千余户手工纸槽,造纸工人一万多人,宣纸年产量就达6万担,于至民国,中国宣纸制造产地:安徽泾县、广西都安、四川夹江、浙江富阳、福建连城,其中,姑田宣纸发展规模庞大的产地连城,均是全国五大宣纸产地之一。
古今传说,自东汉安帝建光元年(121年),东汉唯独东汉造纸家蔡伦逝后,蔡氏弟子孔丹于皖南以造纸为业,弟子孔丹心想,若能造出世上最好的纸,那岂不是能让更多老百姓用上好纸,且能为师傅画像修谱,以表怀念之情。当然,结果仅比心想的容易。一天,孔丹经过古老的青檀树倒在溪边。青檀树终年水洗日晒,树皮已腐烂变白,露出一 缕缕修长洁净的纤维,孔丹灵光一现,此树皮造纸可用也,孔丹取些许树皮归去,利用习得造纸方法经过多次试验,功夫不负有心人,造出光滑有质、纸张细腻的绝妙纸物“宣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