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台南特产  拉萨特产  绍兴特产  梅州特产  滁州特产  广州特产  亳州特产  齐齐哈尔特产  固原特产  台湾特产 

湖笔

   日期:2014-06-04     来源:西农网    作者:西农人    浏览:43    
核心提示:湖笔,也就是我们平时俗称的笔墨纸砚之一的笔,可能大家都知道文房四宝,但是要各自说出名字,未必知道吧!湖笔,与徽墨、宣纸、端砚并称为文房四宝,汉族传统手工技艺之一。是中华文明悠久灿烂的重要象征。湖笔之乡在善琏镇。当地有笔祖蒙恬庙。相传秦始皇的

湖笔,也就是我们平时俗称的笔墨纸砚之一的笔,可能大家都知道文房四宝,但是要各自说出名字,未必知道吧!湖笔,与徽墨、宣纸、端砚并称为“文房四宝”,汉族传统手工技艺之一。是中华文明悠久灿烂的重要象征。湖笔之乡在善琏镇。当地有笔祖蒙恬庙。相传秦始皇的大将蒙恬“用枯木为管,鹿毛为柱,羊毛为被(外衣)”,发明了毛笔。2006年,湖笔制作技艺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湖笔
 

善琏湖笔自古为文房四宝之首,发源于湖州市善琏镇,古镇制笔的历史可以上溯到2000多年前。 善琏出名笔,在古籍中多有记载。撰写于明孝宗弘治年间的《弘治湖州府志》载有:“湖州出笔,工遍海内,制笔者皆湖人,其地名善琏村。村有含山,山颠浮屠,其卓如笔。”   

在这里,人们将蒙恬奉为笔祖。据说,在毛笔制作工艺方面,战国时用兔毛,笔头扎在笔杆外面。自秦代后,笔毛开始纳入竹管内,在制笔的材料上亦作了改进,在用兔毛的同时,大量地采用了鹿毛和羊毛两种硬度不同的毛制作笔头,使之刚柔相济,便于书写。据传这种改进就是蒙恬首创的。

善琏湖笔的特点

善琏湖笔制作工艺精细而复杂,从选料到成品,要经过120多道工序,大体上分为水盆工和旱作工两部分。做水盆工、笔工们各守在一个水益旁,把千万根毛放入水中,精练细理,再按笔头锋颖长短加以分类,这便是“齐毫”,之后从中剔除断头的、无锋的、曲而不直的、扁而不圆的杂毛,然后再按毛的软硬性能进行笔头“造型”,做成半成品;旱作工要经过扎头、装笔、择笔、刻字等工序,最后制成成品。其择笔是难度较大的一项工艺,笔工左手握笔,右手拿一小刀修削笔头,修去笔头中的劣毛和表层的杂毛,使笔和锋颖圆润,达到湖笔尖、齐、圆、健的要求。具有“尖、齐、圆、健”四大特色,号称“笔颖之冠”。

工艺

湖笔又称"湖颖",这是它的最大特点。所谓"颖",就是指笔头尖端有一段整齐而透明的锋颖,业内人称之为"黑子"。"黑子"的深浅,就是锋颖的长短,这是用上等山羊毛经过浸、拔、并、梳、连、合等近百道工序精心制成的,唐代诗人白居易曾以"千万毛中拣一毫"和"毫虽轻,功甚重"来形容制笔技艺的精细和复杂,这是一点也不夸张的。

 
标签: 湖州特产 湖笔
打赏
 
更多>同类特产

推荐图文
推荐特产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14033551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