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古建资讯  世界自然文化遗产 

晚稻秧苗须防稻瘿蚊

   日期:2008-12-29     来源:西农网    作者:老乡    浏览:7    评论:0    
核心提示:近期天气降雨量大、空气相对湿度高,极有利于稻瘿蚊成虫产卵及卵的孵化、发育与侵入为害。繁殖速度快,数量大,尤其是对晚造秧田为害较大。  发生特点   广东一年发生9―11代,世代重叠。以水稻、游草、野生稻为寄主,尤以水稻的秧苗期至分蘖末期为主
近期天气降雨量大、空气相对湿度高,极有利于稻瘿蚊成虫产卵及卵的孵化、发育与侵入为害。繁殖速度快,数量大,尤其是对晚造秧田为害较大。   

    发生特点 

  广东一年发生9―11代,世代重叠。以水稻、游草、野生稻为寄主,尤以水稻的秧苗期至分蘖末期为主要侵害生育期,抽穗后难以侵入为害。为害时以幼虫从叶鞘间隙侵入生长点为害,使生长点不能正常发育,叶鞘愈合成管状伸出,形成“标葱”。通常分为3种类型。甲型:无心叶,即最内的一片心叶变窄、变短、不再有新的心叶抽出。乙型:标葱已伸出,端部无羽化孔。丙型:标葱端部有羽化孔,羽化后在孔口留下白色的蛹衣。   

    生活习性 

  雌雄蚊羽化后当晚即行交配,交配后次晚产卵。每雌蚊可产卵200―300粒,产卵后3―4天为卵的孵化盛期。幼虫在晚上10时―翌晨4时孵化最盛。初孵幼虫借叶上的雾水得以顺利向下移动,从叶鞘侵入稻株,再沿叶鞘内壁垂直下行,向叶鞘间隙侵入生长点,并得以正常发育。   
 
 
标签: 晚稻种植
打赏
 
更多>同类农业技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14033551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