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古建资讯  世界自然文化遗产 

晚稻水分管理由水层深灌改为浅湿灌溉

   日期:2008-12-29     来源:西农网    作者:西农人    浏览:32    评论:0    
核心提示:即:改长期灌水为短期灌水,改深灌为浅灌,改全生育期以田面建立水层为主为田面湿润为主。  营养生长期保持田间湿润为主,使土壤处于好气状态,增加土壤含氮量,有利于增强根系活力,促进地上部生长。因此大田水分管理采取浅湿灌溉为主的方法。即浅水插秧返
即:改长期灌水为短期灌水,改深灌为浅灌,改全生育期以田面建立水层为主为田面湿润为主。 

  营养生长期保持田间湿润为主,使土壤处于好气状态,增加土壤含氮量,有利于增强根系活力,促进地上部生长。因此大田水分管理采取浅湿灌溉为主的方法。即浅水插秧返青,营养生长期实行间隙性灌溉,除了防病治虫时灌5cm左右的水层外,一般灌水时水深应在1~2cm,一次进水后待其自然落干3~5天再灌水,保持田间湿润,促进根系和分蘖生长。在拔节(计划苗数)期,进行多次轻搁田。进入生殖生长期,浅灌勤灌,干湿交替,齐穗期至灌浆初期需水量较大,应保持薄水层灌溉。灌浆后期以干为主,干湿交替,保持根系活力,减少穗期病害,提高功能叶的光合作用能力。收获前 
5~7天开始断水,严防断水过早。 

    
 
标签: 晚稻种植
打赏
 
更多>同类农业技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14033551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