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古建资讯  世界自然文化遗产 

药用植物山药斑纹病

   日期:2008-12-12     来源:西农网    作者:老乡    浏览:93    评论:0    
核心提示:山药学名DioscoreaoppositaThunb.别名“淮山”,为薯蓣科藤本植物,以干燥块根入药。有补气、益肾精、健胃化痰功效。分布在全国各地。症状又称山药白涩病、薯蓣柱盘孢褐斑病。主要为害叶片和蔓,植株下部叶片先发病,初生黄白色边缘不明显的病斑,后扩大,因受
    山药 学名 Dioscorea opposita Thunb. 别名“淮山”,为薯蓣科藤本植物,以干燥块根入药。有补气、益肾精、健胃化痰功效。分布在全国各地。

    症状 又称山药白涩病、薯蓣柱盘孢褐斑病。主要为害叶片和蔓,植株下部叶片先发病,初生黄白色边缘不明显的病斑,后扩大,因受叶脉限制,呈不规则形或多角形,大小2―5mm,后期病班四周变褐略突出,中间浅褐色,散生黑色小粒点,即病菌分生孢子盘。严重的病斑融合,致叶片穿孔或枯死。

    病原 Cylindrospoium dioscoreae Miyabe et S.It0.称薯蓣柱盘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分生孢子盘生于叶两面,初埋生,聚生或散生,大小200一250μm分生孢子梗线形长圆柱状,无色,单胞,正直或略弯,不分枝,大小20一25×2―2.5(f4m);分生孢子针状,两端较圆或一端尖,正直或略弯,单细胞,无隔膜或具少数隔膜,无色,透明,大小37―40×2.5―3(μm)。为害薯蓣。

    传播送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分生孢子座或菌丝在病残体上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源,发病后又产生分生孢子,遇有适宜温湿度条件,经1―2天潜育,分生孢子即可萌发进行再侵染。该病一般于7月中、下旬开始发生,8月发生重,一直延续到收获。湿度大、多雨发病重。

    防治方法 (1)实行轮作,避免连作。(2)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集中深埋或烧毁,减少初侵染源。(3)提倡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4)从6月初开始喷洒30%碱式硫酸铜悬浮剂400一500倍液或1:1:200一300倍式波尔多液、77%可杀得可湿性微粒粉剂500倍液、50%福美双粉剂500―600倍液,隔7一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
 
标签: 山药种植技术
打赏
 
更多>同类农业技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14033551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