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古建资讯  世界自然文化遗产 

花生茎腐病防治技术

   日期:2008-12-29     来源:西农网    作者:老乡    浏览:32    评论:0    
核心提示:花生茎腐病,全国各产区均有发生,常造成植株大片死亡。  1、症状。本病在花生苗期和成株期均可发生。发病部位在植株近地面的茎基部和根颈处,患部初呈黄褐色至黑褐色湿腐状,后转干腐,病部表面密生针头般大的小黑粒,此即为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严重时茎基
花生茎腐病,全国各产区均有发生,常造成植株大片死亡。

  1、症状。本病在花生苗期和成株期均可发生。发病部位在植株近地面的茎基部和根颈处,患部初呈黄褐色至黑褐色湿腐状,后转干腐,病部表面密生针头般大的小黑粒,此即为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严重时茎基部皮层脱落,全株枯死。

  2、发病规律。病菌主要随病残体遗落土中或混入土杂肥中越冬,也可以粘附在种荚和种仁上越冬,借风雨或农事操作而传播,从寄主伤口或表皮直接侵入致病。本病的发生流行同天气、种子、栽培管理和品种抗性等因素有密切关系。温暖多雨,土壤湿度大,或大雨骤晴,土温变化剧烈;气候干旱,土表温度高,植株受灼伤,往往易诱发本病;收获期雨水多,种荚未充分晒干就入库,或入库后保管不善造成种荚发霉,种子生活力降低,种子带菌率增加,播种后易发病;连作地,土壤结构和肥力差的地块,或施用带病残体的土杂肥,发病较重;春花生较夏花生发病重,早播春花生较迟播的发病重。

  3、防治措施。应采取农业防治为主、药剂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

  ⑴重病区换种抗病品种,抓好种子选留和晒藏工作,实行与禾本科作物轮作1~2年。

  ⑵播前药剂拌种消毒。可选用40%三唑酮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45%三唑酮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拌种密封24小时后播种(用种量为种子重量的0.3%)。

  ⑶加强栽培管理。收获时彻底清洁田园,收集病残物烧毁;勿用病藤堆沤肥,勿施用带病残体的土杂肥;因地制宜适当调节播种期;整治排灌系统,提高植地防涝抗旱能力;配方施肥,增施磷钾肥;精细整地,注意播种深度和覆土,促种子早萌发出土。

  ⑷抓好喷药预防控病。齐苗后、开花前和盛花下针期分别喷淋药剂1次,着重喷淋茎基部。药剂除选用上述拌种用药的1000~1500倍液外,还可选用7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加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1)1000~1500倍液,或30%氧氯化铜加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1)1000倍液,或65%多克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喷淋防治。 
 
 
标签: 花生疾病
打赏
 
更多>同类农业技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14033551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