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古建资讯  世界自然文化遗产 

番茄叶霉病(一)

   日期:2008-12-29     来源:西农网    作者:西农人    浏览:54    评论:0    
核心提示:一、症状:番茄叶霉病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也危害茎、花和果实。叶片染病,叶面出现不规则形或椭圆形淡黄色褪绿斑,叶背病部初生白色霉层,后霉层变为灰褐色绒状,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条件适宜时,病斑正面也可长出黑霉,随病情扩展,叶片由下向上逐
    一、症状:番茄叶霉病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也危害茎、花和果实。叶片染病,叶面出现不规则形或椭圆形淡黄色褪绿斑,叶背病部初生白色霉层,后霉层变为灰褐色绒状,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条件适宜时,病斑正面也可长出黑霉,随病情扩展,叶片由下向上逐渐卷曲,植株呈黄褐色干枯。果实染病,果蒂附近或蛤面形成黑色圆形成黑色圆形或不规则形斑块,硬化凹陷,不能食用。嫩茎或果柄染病,症状与叶片类似。
   
    二、Fulvia fulva (Cooke ) Cif.称褐孢霉,异Cladosporium fulvum Cooke称黄枝孢菌,均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分生孢子梗成束地由寄主气孔中伸出,多隔,暗橄榄色,两端淡色,稍具分枝,有1~10个隔膜,许多细胞单芽生或多芽生,合轴式延伸,大小127.5~212.9×3.0~5.0微米。分生孢子串生,孢子链通常分枝,孢子圆柱形或椭圆柱形或椭圆形,淡褐色至榄褐色,光滑,具0~3个隔膜,隔膜处有时稍缢缩,大小10~45.0×5.0~8.8微米。
   
    三、传播途径与发病条件:以菌丝体和菌丝块在病残体内或以分生孢子附着在种子上或以菌丝潜伏在种皮内越冬。翌年如遇适宜条件,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病菌从幼苗或成株叶片、萼片、花梗等部们侵入,进入子房潜伏在种皮内,如播种带病种子,幼苗即染病。病部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叶面有水 湿条件即萌发,长出芽管经气孔侵入,菌丝蔓延于细胞间,并产出吸器伸入细胞内吸收水分和养分,后在病斑上又产出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病菌发育温限9~34℃,最适20~25℃。气温22℃左右,相对湿度高于90%,利于病菌繁殖,发病重。
   
    该病从开始发病到流行成灾,一般需半月左右。相对湿度低于80%,不利于分生孢子形成及病菌侵染和病斑扩展。阴雨天气,大棚通风不良,棚内湿度大或光照弱,叶霉病扩展迅速,晴天光照充足,棚内短期增温至30~36℃,对病菌有明显抑制作用。
  


 
标签: 番茄种植技术
打赏
 
更多>同类农业技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14033551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