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古建资讯  世界自然文化遗产 

水稻病毒病防控技术要点

   日期:2013-09-04     来源:西农网    作者:西农人    浏览:21    评论:0    
核心提示:  水稻病毒病发生具有暴发性、间歇性和迁移性。水稻病毒病发生轻重与耕作制度、传播介体的发生量与迁飞规律、气候条件和栽培管理措施等密切相关。防治应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抓好治虫防病, 耕作制度和品种合理布局。主要的防治措施有:  一

 

  水稻病毒病发生具有暴发性、间歇性和迁移性。水稻病毒病发生轻重与耕作制度、传播介体的发生量与迁飞规律、气候条件和栽培管理措施等密切相关。防治应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抓好治虫防病, 耕作制度和品种合理布局。主要的防治措施有:

  一、加强监测预警 加强稻(秧)田及田外寄主飞虱,叶蝉的监测预报,有针对性地指导防控工作。

  二、选用抗病品种  这是防治病毒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同时注意品种合理布局,避免生育期不一致的品种混栽。

  三、切断毒源  清除田周边杂草,减少虫源。 同时抓好冬防,重病区晚稻收割后要冬犁晒田,清除再生稻和田边、沟边看麦娘等杂草。

  四、抓好栽培管理

  1、历史病区,在生长适期内适当调整水稻播、插期,尽量将水稻发病敏感时期与传毒媒介昆虫发生高峰期错开,晚稻秧田尽可能远离早稻田。

  2、加强水肥管理,对发病田要及时排水晒田,施用速效肥,增施磷、钾肥和农家肥,增强水稻抗病抗虫能力。

  3、加强田间检查,及时拔除病株。

  五、治虫防病  把带毒虫消灭在传毒之前,尤其是抓好早稻收割时带毒虫向晚稻秧田和早插本田迁飞时的治虫工作。

  1、做好种子药剂处理,每公斤稻种拌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20克,待药液充分吸收后播种。

  2、秧田宜选择远离病田,提倡集中连片育秧。在播种前做好秧田四周作物或杂草上的飞虱与叶蝉防治。积极推广防虫网育秧,可有效预防水稻病毒病大发生。

  3、飞虱发生较轻的要注意喷施秧苗“送嫁药”,可预防稻瘟病和飞虱传毒。

  4、在秧苗2-7叶期和大田初期,应持续做好稻飞虱、叶蝉防治,

  5、发病初期用抗病毒制剂喷施,对水稻病毒病的发展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标签: 稻病防治
打赏
 
更多>同类农业技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14033551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