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古建资讯  世界自然文化遗产 

大豆需肥规律

   日期:2010-02-04     来源:西农网    作者:老乡    浏览:46    评论:0    
核心提示:大豆不同生育时期对氮、磷、钾的吸收与干物质积累过程相一致,幼株吸收养分的速率慢,开花期以后增快,植株开始衰老,吸收速率降低。在籽粒开始形成以前,植株己吸收60%的氮,55%的磷和60%的钾。大豆花芽分化后,才从土壤中吸收钼,鼓粒期根系和荚壳中的钼向

       大豆不同生育时期对氮、磷、钾的吸收与干物质积累过程相一致,幼株吸收养分的速率慢,开花期以后增快,植株开始衰老,吸收速率降低。在籽粒开始形成以前,植株己吸收60%的氮,55%的磷和60%的钾。大豆花芽分化后,才从土壤中吸收钼,鼓粒期根系和荚壳中的钼向籽粒中转移,并积累。

  1.苗期至分枝期。大豆营养器官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花芽开始分化时期。此期缺氮、磷、钾任何一种元素,不仅初期生育受到抑制,即使以后恢复正常的营养条件,后期生育也不好。如苗期土壤中有足够的磷,能增加花芽分化的数量。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以种肥为主,重施磷肥。有机肥料肥效长,且稳定,不仅能满足苗期至分枝期大豆吸收养分的需要,特别是符合大豆生育后期需肥多的要求。在肥沃的土壤中直接施无机氮肥,增产效果不大,甚至多施氮肥会抑制大豆根瘤的生长,降低固氮作用,反而减产。

  2.开花期。需氮、磷、钾元素迅速增长。氮、磷、钾总量的2/3是开花期以后吸收的。此时期缺氮和钙则花荚脱落率增高,籽粒产量受到严重影响。可借助组织分析方法进行营养诊断:开花后期最上层长成叶的氮素含量(占干重)4.0%以下为缺乏,7.0%以上为过剩;磷元素含量 0.15%以下为缺乏,0.8%以上为过剩;钾元素含量1.25%以下为缺乏,2.75%以上为过剩。

  3.结荚至鼓粒期。大豆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根吸收的无机氮、根瘤固氮、茎叶暂存的氮都运向花荚。此期如氮、磷、钾供给不足,籽粒生产则受到严重阻碍。从终花期以前10天到以后的3~4周,是肥料氮素和共生固定氮素对籽粒生产效率最高的时期。氮素的吸收量每增加1克,籽粒的重量可增加15~18克。

  此时,大豆营养主要靠前期施入的基肥或花期的追肥。鼓粒期,尤其末期,氮、磷、钾从叶和茎部分转移到籽粒中,成熟的籽粒含有所吸收的总氮量的68%、总磷量的73%、总钾量的56%。
 

 
标签: 大豆肥水管理
打赏
 
更多>同类农业技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农业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14033551号-13